常见问题知识库-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如何做好当前大豆主要病虫害防治?
发布时间:
2025-08-20
来源信息: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
当前大豆多处于苗期至分枝期,低热早播区进入花荚期,主要有蚜虫、跳甲、蓟马、卷叶螟、蛞蝓、病毒病、根腐病、叶斑类病害等。要强化病虫监测调查力度,精准掌握病虫发生流行动态,及时通过多渠道发布病虫害发生与防治信息,科学组织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主要防治措施如下:
(一)虫害防治。坚持“治早治小”,抓住防治关键期,实施分类防控。蚜虫、蓟马选用吡虫啉、噻虫嗪等药剂防治,蚜虫重发田块同步喷施宁南霉素,阻断病毒传播;跳甲、害蝽类选用高效氯氰菊酯、啶虫脒等药剂,定向喷施植株基部及叶片背部;蛞蝓、蜗牛撒施四聚乙醛于植株基部;大豆食心虫、豆荚螟等鳞翅目害虫抓好卵孵高峰期或低龄幼虫期防治,可选用苏云金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金龟子绿僵菌、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
(二)病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适时用药,重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进行预防。大豆病毒病结合蚜虫的防治,选用吡虫啉、啶虫脒、噻嗪酮、病毒A、宁南霉素、香菇多糖等药剂防治;根腐病在发病初期选用宁南霉素、甲霜?噁霉灵、噻霉酮等灌根或喷淋茎基部;叶斑类病害、锈病等选用吡唑醚菌酯、戊唑醇、苯甲?丙环唑等。
(三)草害防治。赤水河流域严格执行《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禁止使用除草剂,可采用人工除草、机械除草等方式。非赤水河流域要优先选择机械除草、人工除草等非化学除草措施。化学除草要根据大豆种植方式和杂草群落组成,科学选择高效、低风险除草剂。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区域,要根据田间杂草发生情况,针对性选择相应除草剂开展作物带区茎叶处理定向喷雾。可优先选用噻吩磺隆、唑嘧磺草胺、灭草松、精异丙甲草胺、异丙甲草胺、乙草胺、二甲戊灵等7种同时登记在玉米和大豆上的除草剂。所选的除草剂必须在相应作物上有登记,毒性为低毒或微毒,残效期相对较短、对当季作物和后茬作物安全。施药时注意药量准确,不能随意加大用药剂量,做到均匀喷施、不重喷不漏喷;在无风无雨时施药,加装物理隔离装置,避免雾滴飘移周围作物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