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公众参与 » 热点回应

拉尼娜现象贵州农业如何科学应对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问:今冬明春如何应对拉尼娜科学抗灾稳产保供?

答:根据气象部门预测,冬季(2021年12月-2022年2月),影响我省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偏强,局地发生阶段性极端低温凝冻天气过程的可能性大;春季(2022年3月至5月)全省大部气温偏高,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局部可能发生干旱,将会对今冬明春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今冬明春发生阶段性极端低温雪凝、干旱和冰雹等自然灾害几率大,可能会对粮油、蔬菜等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为组织做好全省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科学主动应对,减轻灾害损失,全力保障夏季粮油生产,确保蔬菜等“菜篮子”产品稳定供应。制定印发了《今冬明春应对拉尼娜科学抗灾稳产保供预案》,并提出了具体应对措施。

一是加强监测预警。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与气象、应急、水利等部门建立稳定畅通的会商机制,第一时间掌握灾害性天气发生变化趋势,根据各地苗情、墒情、灾情的动态,认真研判灾害性天气防范的重点区域和措施。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适时启动应急响应,组织农推、植保、果蔬、畜牧、渔业等技术专家,深入基层实地指导群众落实防灾减灾措施。

二是及时发布信息。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获取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后,会同气象部门及时通过广播电视、短视频、短信等形式发布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内容包括灾害发生类型、预计影响范围、持续时间、警示事项、防范措施等。要将灾害预警信息传达至乡、村及农户,让农民知道防什么、怎么防,提早做好应对准备。

三是加大灾情调度力度。在启动应急响应时,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根据受灾情况,加密灾情调度频次,第一时间掌握受灾情况,逐级上报至省农业农村厅,为科学研判应对措施提供准确参考。

四是落实分级响应举措。根据《贵州省气象灾害预警分级标准》及《贵州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结合我省实际,针对凝冻、干旱、冰雹等气象灾害事件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性、紧急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一般由低到高设定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四个等级。

Ⅳ级应急响应

(1)贵州省气象台发布气象灾害Ⅳ级(蓝色)预警。

(2)农作物受灾面积5~10万亩。

Ⅲ级应急响应

(1)贵州省气象台发布气象灾害Ⅲ级(蓝色)预警。

(2)农作物受灾面积10~20万亩。

Ⅱ级应急响应

(1)贵州省气象台发布气象灾害Ⅱ级(橙色)预警。

(2)农作物受灾面积20~50万亩。

Ⅰ级应急响应

(1)贵州省气象台发布气象灾害Ⅰ级(红色)预警。

(2)农作物受灾面积50万亩以上。

Ⅳ、Ⅲ级应急响应措施

(1)密切关注气象灾害发生发展和灾情。

(2)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防范技术措施。

(3)各市(州)、县(市、区)农业部门要开展各项防御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

Ⅱ级应急响应措施

(1)省农业农村厅立即组织气象、应急等部门进行会商,安排部署各地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指导和督促各地做好相关防范工作。

(2)密切关注气象灾害发生发展,加密灾情调度频次,及时掌握灾情变化,及时将受灾情况报告省人民政府和农业农村部。

(3)省农业农村厅要组织技术专家组提出防御意见和方案,赴灾区指导防灾救灾工作。

(4)根据受灾情况,准备救灾物资的调剂、调运工作。

Ⅰ级应急响应行动

(1)省农业农村厅立即组织气象、应急等部门进行会商,安排部署各地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指导和督促各地做好相关防范工作。

(2)指导和督促各市(州)、各直属单位做好相关工作,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损失。

(3)密切关注气象灾害发生发展,采取24小时值班制,加密灾情调度频次,及时掌握灾情变化,及时将受灾情况报告省人民政府和农业农村部。

(4)省农业生产厅组织技术专家组提出防御意见和方案,赴灾区指导防灾救灾工作。

(5)根据受灾情况,准备救灾物资的调剂、调运工作。

五是强化组织领导。把应对今冬明春农业自然灾害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分区域、分种类、分灾种制定应急预案,把技术措施落下去,全力赢得夏季粮油丰收主动权,确保蔬菜等“菜篮子”产品稳定供应。

六是做好应急准备。及早做好用肥、用药等农资需求调度,抓好生产储备,加强调剂,备足种子等应急救灾物资,强化质量监管,保障明春增施返青肥、促弱转壮需求。及早组织检修设施机具,引导农机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做好抗灾救灾准备。提早安排大宗保供蔬菜、香细菜和区域特需蔬菜生产供应,确保质量安全,切实稳定市场价格。

七是抓好冬季管理。对小麦、油菜等粮油作物开展促弱控旺除杂草,增强植株耐寒性,做好红蜘蛛、蚜虫、小麦条锈病、油菜霜霉病等病虫害查治工作。及时清、封果茶园及中药材基地,施足底肥,适当修剪,确保果树、茶树及中药材的安全越冬。做好蔬菜的施肥、灌溉排水、低温炼苗等冬季田间管理,增强植株抗寒能力。储备足够的草饲料,搞好疾病预防免疫,提前做好幼龄畜禽的保暖防寒工作,确保安全越冬。

八是精准指导服务。充分发挥产业技术体系、各行业专家组、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等专家的力量,利用冬闲季节,创新方式方法,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技术指导和培训答疑,落实防灾减灾措施。灾害发生后,要及时派出专家指导组,包县包乡、进村入户精准指导,让农民知道有灾怎么救、灾后怎么种,做到真指导、真服务。

九是抓好产销对接。强化与商务、供销、交通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产销信息对接,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深入分析研判,及时发布供求信息,引导生产主体合理安排农产品生产和上市时间。加强产销及库存调度,指导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加强产销对接,建立稳定的供销渠道,有序组织市场投放,防止出现滞销和断供。落实鲜活农产品运“绿色通道”政策,降低运输成本,确保冬季凝冻期间区间快速调运。

十是强化资金支撑。强化与发改、财政、供销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力度。灾害发生后,及时下拨农业生产救灾资金,支持购买种子(苗)、化肥等救灾物资,帮助农民尽快恢复生产。

十一是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新媒体、新形式,加强正面引导,主动宣传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普及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的防范知识和科学避灾防灾抗灾技术措施,大力宣传农业抗灾救灾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为农业防灾减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今冬明春应对拉尼娜科学抗灾稳产保供预案》的通知(黔农办发(2021)81号).pdf

附 今冬明春应对拉尼娜科学抗灾稳产保供分类指导技术措施.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