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辅助栏目 » 政策改革

深化“三变”改革 助推脱贫攻坚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深化“三变”改革 助推脱贫攻坚

近年来,盘县以“三变”改革为抓手,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了贫困村出列与小康村达标合一、现代农业与全域旅游合一、人居环境整治与人文素质提升合一的“三个合一”目标。

一、深化“三变”改革,探索共同富裕之路

在“三变”改革中,按照“土地入股就有分成、务工就有工资、见效就有分红”的要求,形成了“保底分成+务工收益+经营收益+股权收益”的利益联结机制,统筹兼顾好政府、企业、村集体、村级合作社、农民尤其是贫困户的利益,最大化提高广大农民的综合收入。截止目前,全县共有29万户70万人,其中贫困户6.93万户15.38万人,贫困户参与“三变”改革实现全覆盖。一是引进企业实施先富带动后富。大力引进有实力、有责任、有信用的企业实施“三变”改革,对引进的企业既加强监管,又加大扶持力度,切实保障农民权益,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确保“三变”产业可持续发展。目前,共培育和引进企业132个,发展“三变”产业167个。二是企银结合履行社会责任帮富。立足“三变”改革缺主体、农村发展缺资金、平台公司缺实体、农民务工缺技能、金融机构缺贷款项目等实际,推出了“211”集团化扶贫模式,即1家国有企业(平台公司)和1家金融机构整合不低于1亿元资金帮扶1个乡镇,明确了21家国有企业(平台公司)、9个金融机构组合帮扶全县27个乡镇(街道),实现了政银企结合、村社群抱团、优质资源向农村聚集、社会帮扶整乡推进和跨乡连片开发。2016年以来,6家平台公司规划项目253个、实施62个、建成28个,完成投资18.34亿元,覆盖农户20.1万户68.4万人,其中贫困户2.14万户6.42万人。三是村级合作组织带领全民共富。以增收脱贫、同步小康、共同富裕为目标,按照“一村一社、一户一入,入社自愿、退社自由,覆盖多数、带动全村,政策叠加、资源聚集”的原则,按照“零风险、有保障、能致富、奔小康”的要求,以村(居)为单位成立了506个村级合作社(公司),农户用土地经营权入股村级合作社,入社农户每亩每年从村级合作社获得300—600元保底分成,村级合作社用入社的土地与平台公司合作发展产业和实施项目,共有41万亩土地入股村级合作社,共有28万余户加入村级合作社,入社率达78.05%,实现了把分散的群众、分散的产业与多变的市场紧密对接起来、有效组织起来。去年通过村级合作社组织农业种植解决12.4万人次就近就业,发放务工费2.2亿元,发放种苗、肥料费2.29亿元,呈现出“土无闲土、人无闲人”的繁忙景象。在春节期间,乡镇集中发放土地保底分成资金1.65亿元,更加坚定群众入社信心,同时吸引外出返乡农民工入社。

二、深化“三变”改革,打好产业脱贫之战

充分发挥“三变”改革的带动作用,贫困户全部纳入“三变”改革,“十二五”期间共减贫23.59万人,2016年减贫4.7万人,力争2017年所有贫困家庭收入全部达到脱贫标准。一是整合分散资源,确保产业落地。激活沉睡的资源,共整合全县集体林权、土地经营权86.6万亩入股,既保障了产业发展的用地问题,又通过把资源转成股金减少了项目资金投入。如在景区建设中,引导群众用林权、土地等自然风光入股,只需配套一定基础设施和布局一定业态,就能把景区建好,这样既减少了投资,又保护了生态环境,更增加了群众收入,提高了群众参与景区建设的积极性;在城市项目建设中,引导群众把征地拆迁补偿款入股经营性项目,既减少了项目资金投入,又确保失地农民长远生计问题。二是创新投入方式,保障发展资金。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及用途的前提下,整合22项涉农资金3.75亿元投入各类经营主体,变“一次性”投入为“持续性”增收,同时撬动社会资本14.55亿元、农户自有资金4.12亿元参与产业建设。充分运用“两权”抵押贷款,共向村级合作社发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1200万元发展产业,发放支农再贷款800万元。用好“特惠贷”政策,发动贫困户每户贷款5万元与平台公司合作经营,由平台公司代为经营和负责偿还,贫困户在三年内每年可得保底收入3000元,三年后再进行效益分红。目前共为贫困户发放“特惠贷”贷款2.53亿元,在春节前向每户贷款贫困户发放了第一笔分成750元,全县共发放323.63万元。创新扶贫资金使用方式,按照“1户1万元”的标准,以3个贫困乡镇为重点,将2016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527万元进行股权量化,入股村级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在产业无效益期可实现600元/户/年的保底分红,产业见效后参与二次效益分红,群众脱贫后股份交由村级合作社管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是拓展发展思维,实施“三变+”。实施“三变+特色农业”,由5家平台公司成立5个农业产业公司,牵头发展刺梨、软籽石榴、核桃、茶叶、元宝枫等8大农业主导产业,采取“平台公司+村级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平台公司负责产业前端种植保障和后端的加工销售,村级合作社负责产业中端实施管护,群众主要参与产业务工获得收益和土地入社入股获得保底分成,待村级合作社发展壮大后,平台公司保股让利逐步退出,确保群众零风险、稳增收、能致富,实现“联产联业”“联股联心”,激活了群众内生动力。去冬今春,完成投资10.21亿元,种植农业产业52.95万亩,累计实施农业产业128.6万亩,打造了3000亩以上集中连片的刺梨、软籽石榴、茶叶、元宝枫等产业基地46个,其中万亩以上的26个,基本建成贵州最大的刺梨基地和软籽石榴基地,实现农业产业全覆盖。实施“三变+旅游”,采取林权、水域等自然风光入股,把景区停车场、专卖场、娱乐场、农家旅馆纳入“三变”改革,启动15个景区建设,让群众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旅游路、发上了旅游财,旅游发展风生水起,2016年完成旅游收入44亿元,增速连续4年位居全省第一。目前已建成旅游景区10个、农家乐1352家、农家旅馆590家,4.12万人实现脱贫。实施“三变+城镇”,在城区拿出经营稳定、收入可靠的农贸市场、美食城、停车场等项目实施“三变”改革,既增加了301户847人城市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又完善城市功能和丰富了城市业态。实施“三变+易扶”,采取“土地入股+创业就业”的方式,把土地入股村级合作社,让群众从土地中解脱出来。2016年搬迁安置1938户6742人(贫困人口1445户4953人),2017年3月底前可全部搬迁入住。

三、深化“三变”改革,创新党建引领之举

为适应“三变”改革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盘县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基础,保障“三变”改革顺利推进。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基层战斗堡垒。运用“三变”改革,让村级党组织全面参与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村级党组织谋发展、抓发展、保障服务发展的能力,让基层党组织始终成为人民的主心骨。增加村集体股权收益,全面消除“空壳村”,村级集体积累达1.23亿元,平均每村达24.3万元,有38个村集体经济上百万元。二是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增强引领发展能力。大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发展经济、改革创新、依法办事、化解矛盾和带领群众“五种能力”,在换届中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在村级合作社中选拔82名大学生、196名致富能手、68名外出返乡农民工担任理事长,充分发挥“三支队伍”特别是能人引领农村发展的作用。三是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按照“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党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的要求,采取“村村联建、村企联建、产业联建”等模式,加强了党的力量,整合各方资源,组建联合党委22个,覆盖村(居)146个、党员5816名,推进项目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实现了联合联动发展、区域共同开发、社会共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