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后期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受前期降雨集中、近期高温影响,水稻重大病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稻瘟病等发生范围广、上升速度快,截至目前,全省水稻重大病虫发生1552.03万亩次,较去年多110.9万亩次。发生特点:一是“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范围广,当前褐飞虱上升速度快,局部田间虫量大;二是稻瘟病发病的点较多,以优质稻、超级稻和糯稻以及感病品种发病重;三是稻水象甲、病毒病在部分稻区发生危害。
一、发生情况
1、稻飞虱:大发生,发生面积646.06万亩次,较去年多70.56万亩次,其中,白背飞虱在全省大部分地区发生,发生面积573.89万亩次,一般虫量2150头/百丛,高的达18000头/百丛(务川县);褐飞虱发生面积72.17万亩,主要在南部和东南部发生,罗甸、三都、独山、都匀、荔波、黄平、锦屏、锦屏、黎平、榕江、丹寨、六枝等县较重,一般虫量860头/百丛,黄平、榕江、六枝等县高的5000头以上。近期,灯下监测到褐飞虱的迁入峰,如丹寨县7月17日虫量3696头。
2、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发生面积529.6万亩次,较去年多140.1万亩次,在全省大部分地区发生,当前正值低龄幼虫期,幼虫一般虫量210头/百丛,黎平、都匀、榕江高的达500头,最高达800头(黎平县)。当前成虫监测情况:黄平县7月20日至26日排下总诱蛾419头,是去年同期的59.8倍,是历年同期的1.9倍,大田系统赶蛾平均蛾量229头/亩,最高508头/亩。
3、稻瘟病:发生面积101.9万亩,一般病叶率10.2%,高的80%以上,以北部、东南部和中南部的老病区、优质稻品种种植区受害较重。
4、螟虫:发生面积146.16万亩,以二化螟为主,主要发生在黔东南、遵义、铜仁等地,一般枯鞘率11.2%,高的42%以上。
5、稻秆潜蝇:目前第一代已发生69.4万亩,在全省大部分地区发生,一般被害株率10%,高的89%。
6、纹枯病:发生面积58.9万亩,一般病株率5.2%,高的46%,主要发生在黔东南州、铜仁市和遵义市等地。
二、发生趋势
据气象预报,8月份我省共有3次降雨天气过程,加上田间残留虫量较高,病原基数较大,预计水稻后期病虫害褐飞虱、穗瘟、纹枯病、稻曲病等将部分地区发生危害,发生面积将达630万亩次左右,其中:
1、褐飞虱: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面积180万亩次左右,危害盛期在8月中、下旬。“插花性”危害明显,主要发生在黔南、黔东南、铜仁、遵义等地,部分田块因受害而“落塘”枯死。
2、穗瘟:中等发生,预计发生面积150万亩左右,流行盛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下旬,以老病区、优质稻品种种植区受害较重。
3、纹枯病: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200万亩左右,流行盛期在8月中下旬,以黔东南州、铜仁市和遵义市等地低海拔稻区的高肥田发病重。
4、稻曲病:中等发生,预计发生面积约100万亩左右,流行盛期在8月下旬以后。
三、防治意见
目前已进入水稻穗期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各地要切实增强防病治虫夺秋粮丰收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好关口、当好参谋、搞好服务,强化措施,扎实推进水稻病虫害防控工作,确保口粮安全。
1、强化监测预警。充分发挥63个国家级、省级农作物病虫害区域测报站作用,系统监测、密切跟踪、及时上报。根据病虫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在加强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加大普查的力度和频率,准确掌握重大病虫发生分布情况和发展动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推进病虫信息和植保技术进村入户,努力使病虫发生和防控技术信息完成最后一公里的传输。
2、强化宣传指导。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广泛宣传,采取召开防病现场会等多种措施,展示水稻主要病虫害高工效绿色防控技术,普及稻飞虱、稻瘟病防治关键技术,推荐使用“放心药”,指导农民适时开展药剂防治。
3、强化统防统治。充分发挥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快速高效的优势,在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水稻主产区、病虫重发区推行统防统治,集中力量,及时组织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迅速有效控制病虫发生危害。
4、推进科学防控。水稻穗期病虫害要以褐飞虱、和稻瘟病为防治重点,做好水稻主产区、病虫重发区的防治。褐飞虱发生区应抓住低龄若虫高峰期,稻瘟病常发区应抓住水稻破口抽穗期和其穗期,采取专业化防治和群防群治相结合措施,着力打好统防统治、联防联治战役,努力提高防治效果。
5、强化督导监管。防病治虫农时紧、任务重,要对病虫防控措施和物资到位情况督促检查,强化农药市场监管,继续加大对零售市场和生产企业的农药产品监督抽查力度,积极会同有关部门严肃查处违法生产、经营农药行为,保障适销对路、质量可靠农药的有效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