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上服务 » 预测预警

认真做好水稻“两迁”害虫的监测防控工作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一、发生实况

当前水稻处于秧田至移栽阶段,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已监测到迁入峰,主要在我省南部、东部稻区发生。

(一)白背飞虱发生面积22.45万亩,主要发生在南部、东南部等地,一般虫量20-50/平方米,最高1080/平方米。全省灯下始见期为318日(望谟县),目前监测到不同程度的迁入,如望谟县513-16日虫量56头,荔波县329-514日虫量164头,册亨县41-512日虫量381头,黄平县41-59日虫量83头,施秉县51-14日虫量为47头,三穗县429-517日虫量247头,锦屏县54-7日虫量354头,平塘县517-23日虫量68头。

(二)稻纵卷叶螟零星发生,主要发生在黔东南、黔南等地,一般虫量50-200/亩,最高3120/亩。稻纵卷叶螟灯下始见期414日,目前监测到不同程度的迁入,如三穗县始见期414日,蛾量2头,比去年提早29天,414-517日蛾量21头;锦屏县始见期421日,蛾量7头,较去年推迟1天,较历年提早13天,54-9日蛾量441头;从江县始见期429日,蛾量8头;册亨县41-512日蛾量51头;施秉县57-21日虫量3头;天柱县517-21日蛾量9头;黎平县510日蛾量3头。

二、发生趋势

结合当前水稻生育期、水稻两迁害虫田间基数及下阶段天气情况综合预判,水稻两迁害虫发生形势不容乐观,预计:

第三代白背飞虱,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00万亩,主要发生区为黔南、黔东南、遵义、铜仁等常年重发区和发生区,危害盛期在6月中、下旬。第三代稻纵卷叶螟,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00万亩,主要在省的东部和南部发生,危害盛期在6月中、下旬。

三、防治意见

近期我省降雨频繁,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田间虫量增长迅速,随着我省进入汛期,将迎来集中降雨天气,有利于水稻两迁害虫的迁入危害,不利于防治。为做好水稻两迁害虫防控,将损失降到最低,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虫情监测,及时准确发布预报。当前,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田间虫卵量高、增殖速度快,加上田间生境适宜,后期发生态势较为严峻,各地需继续加强虫情监测,加大普查工作力度,做好虫情监测。

(二)把握防治关键环节,减轻后期防治压力。针对水稻两迁害虫等重大病虫害,把握好防治关键时期,在水稻移栽阶段,要带药移栽,起到防秧田、保大田的效果。

(三)建立农药减量控害示范区,努力提升科学用药水平。建立农药减量控害示范区,展示高效低毒农药、现代施药机械等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水稻全生育期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模式,推广一批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现代植保机械,替代使用量大、效果差的农药品种及跑冒滴漏落后施药机械。

(四)强化宣传培训,认真指导开展防治。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宣传,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广泛宣传,采取召开现场会等多种措施,展示水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普及防治关键技术,推荐使用放心药,指导农民适时开展药剂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