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查治稻水象甲 严防疫情扩散为害
及时查治稻水象甲 严防疫情扩散为害
一、发生情况
当前,正值水稻移栽期,根据近期在清镇、惠水、龙里、播州等地实地监测调查,稻水象甲疫区水育秧田均发现明显取食斑,发生程度为中等发生,局地为大发生。秧田一般虫口密度5-10头/m2,最高虫口密度20头/m2,大田一般虫口密度50-100头/百丛,最高虫口密度为250头/百丛。经综合分析是近期气温升高,稻水象甲繁殖快,加之近期雨水较多、田水漫灌倒灌严重,稻水象甲随水流、气流迁移扩散风险高,防控压力大。
二、防控建议
(一)密切监测普查,及时发布疫情发生动态
各地要加强对水稻苗床、秧田及周边杂草普查监测,重点查看是否有取食斑,对有取食斑的查看稻水象甲成虫,摸清虫口基数,掌握疫情发生情况,及时发布防控指导信息,科学实施防控。对新增发现疫情的地区要及时向上级检疫机构报送《植物疫情快报》。
(二)强化检疫监管
各地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严把检疫关口,从源头控制疫情传播扩散,全面落实《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凡跨县级行政区域调入和调出的秧苗严格实施检疫,经检疫合格后方可调运,严禁未经检疫调运秧苗。对调入的秧苗,属地检疫机构要加密栽插后的监测,发现有稻水象甲危害的要及时处置,控制疫情扩散危害。
(三)抢抓防控关键期,切实做好疫情防控
一是开展集中药剂浸秧处理,严控稻水象甲疫情,减轻大田防治压力。当前,正值犁田移栽期,可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7.5 g或20%呋虫胺可溶粒剂50克,兑水40kg制成浸种药液,将水稻秧苗在药液中浸泡30 分钟后移栽;二是大田喷雾防治。6月中旬至7月上旬,第一代成虫发生后,可以结合“两迁”害虫防控,选择兼防效果较好的药剂进行挑治,选用10%醚菊酯悬浮剂、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或40%哒螨灵悬浮剂等登记用于防治稻水象甲的药剂,按照使用剂量开展统防联治,注意做到不同机理农药轮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