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上服务 » 预测预警

2023年秋粮作物中后期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6月26日,省植保植检站召开2023年全省秋粮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根据当前病虫发生基数、作物栽培情况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今年秋粮重大病虫害总体中等至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约4250万亩次。其中,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马铃薯晚疫病、大豆病毒病偏重至大发生,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玉米螟虫、蚜虫、粘虫、草地贪夜蛾、纹枯病、南方锈病,高粱螟虫、蚜虫、紫斑病、炭疽病等中等至偏重发生。

一、当前发生情况

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400.67万亩次,中等偏重发生,主要有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稻杆潜蝇、螟虫、稻瘟病等,其中“两迁”害虫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322.42万亩次,迁入早、来势猛,部分地区田间虫量较高,主要发生在黔南、黔东南、黔西南、铜仁、遵义等地;稻瘟病主要在优质稻、超级稻以及感病品种上发病玉米病虫害发生面积344.5万亩次,中等发生,主要有玉米螟虫、蚜虫、粘虫、草地贪夜蛾、地老虎、南方锈病、纹枯病、大小斑病等,其中草地贪夜蛾发生10.35万亩,涉及54个县(市、区)马铃薯病虫害发生485.2万亩次中等偏重发生,主要有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青枯病、地老虎、蚜虫等,其中晚疫病发生234.3万亩前期以冬种春收的马铃薯发病重,后期以春种夏秋收的马铃薯发病重,部分品种流行速度快受害重。大豆病虫害主要有病毒病、根腐病、蚜虫、卷叶螟、小地老虎等其中病毒病发生较为普遍,蚜虫、卷叶螟、小地老虎在大部地区发生,跳甲、叶甲、蓟马、叶螨、锈病等零星发生。

二、发生趋势

(一)水稻病虫害

预计偏重发生,主要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稻秆潜蝇、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预计发生面积约2300万亩次,重于去年。

1.稻飞虱偏重至大发生,发生面积约700万亩次。其中,白背飞虱发生面积550万亩次左右,以第三、四代为主害代,危害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褐飞虱发生面积150万亩左右,危害盛期在8月至9月上中旬。

2.稻纵卷叶螟偏重至大发生,发生面积约500万亩次,三代危害盛期6月下旬;四代危害盛期7月中下旬。

3.水稻虫。主要包括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300万亩次,危害盛期在孕穗抽穗期。

4.稻秆潜蝇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00万亩,危害盛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

5.稻瘟病中等发生,优质稻及感病品种种植区偏重流行的风险高,发生面积约250万亩次。其中:叶瘟发生面积150万亩,流行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穗瘟发生面积100万亩,流行盛期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

6、稻曲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150万亩,流行盛期8月上中旬至9月上旬。

7.纹枯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00万亩,流行盛期水稻孕穗后。

8.其他病虫害。主要有细菌性病害、病毒病、赤斑沫蝉、稻蝗等,发生面积100万亩次。

(二)玉米病虫害

预计中等发生,主要有蚜虫、草地贪夜蛾、玉米螟虫、粘虫、纹枯病、南方锈病、大小斑病等,预计发生面积约1500万亩次,重于去年。

1.玉米蚜虫。中等至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300万亩,危害盛期在大喇叭口至抽雄期。

2.草地贪夜蛾。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面积约50万亩次,鲜食玉米重于籽粒玉米,高粱、薏苡、生姜、花生、牧草等存在受害风险。

3.玉米螟虫。中等发生,主要有玉米螟、大螟、桃蛀螟,发生面积约300万亩次,危害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

4.粘虫。中等发生,局部受害较重,发生面积约100万亩次,以第二代为主害代,危害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主要为害玉米,局部地区危害水稻、高粱、牧草等。

5.纹枯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200万亩,以肥水条件较好玉米地受害较重,危害盛期在7月至8月上旬。

6.南方锈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200万亩,危害盛期在7月。

7.大小斑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200万亩次,混合发生,前期以小斑病为主,后期以大斑病为主,危害盛期在7月至8月上旬。

8.其他病虫。主要有丝黑穗病、灰斑病、白斑病、蓟马、土蝗铁甲虫等,发生面积约150万亩次。

(三)秋收马铃薯晚疫病

预计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00万亩。主要发生区域在毕节、六盘水等地部分品种流行速度快受害重。

(四)大豆病虫害

预计中等发生,主要有病毒病、锈病、叶斑病、蚜虫、卷叶螟、食心虫、豆荚螟蝽蟓类等,预计发生面积约250万亩次,重于去年。

1.病毒病、锈病、叶斑病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50万亩次。

2.蚜虫、卷叶螟、豆荚螟、食心虫、蝽蟓类等。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00万亩次。

三、防治意见

针对当前病虫发生情况,各地要紧紧围绕“虫口夺粮”促丰收目标,加强病虫害调查监测工作,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制定防控方案,科学指导防控,大力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努力提高病虫害防控效率和效果,切实控制病虫害不大面积暴发成灾,实现农药减量增效控害。

(一)加强虫情监测,及时准确发布预报预警信息

近期我省天气条件有利于水稻“两迁”害虫、草地贪夜、粘虫等迁飞性重大害虫的迁入繁殖也有利于其他病虫害的发生危害,田间虫量菌量增长快,加上田间生境适宜,后期发生态势较为严峻各地要加大临田调查监测的频度做好大田普查和系统调查,及时准确发布预报预警信息,科学指导防控

(二)把握防治关键时期,做好分类指导、分区治理

重点抓好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草地贪夜蛾玉米“三虫两病”玉米蚜虫、玉米螟粘虫、玉米南方锈病、纹枯病,马铃薯晚疫病以及大豆一病三虫病毒病、蚜虫、豆荚螟、食心虫的防治,降低病虫危害损失。病害要抓好发病初期预防,虫害推行达标防治,在病虫害发生程度较轻时,优先选用生物制剂,发挥持续控害作用,化学农药注意交替、轮换用药,有效延缓抗药性。

(三)建立绿色防控示范推行统防统治,保障防控效果

各地要充分利用中央和省级财政病虫害防治项目资金,建立绿色防控农药减量控害示范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主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科学安全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全生育期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推广一批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现代植保机械,替代使用量大、效果差的农药品种及“跑冒滴漏”落后施药机械,提高病虫害防治处置率和防治效果,切实提升科学用药水平

强化宣传培训技术指导服务

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加强对农民的病虫识别和防控技术宣传培训,采取召开现场会等多种措施,展示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普及关键防治技术,推荐使用“放心药”。在防治关键时期,组织农技人员分片包乡包村,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适时防治,发动群众开展联防联治、群防群治,确保防控关键技术落到实处,坚决打好秋粮病虫防控攻坚战,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