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上服务 » 预测预警

2025年9月贵州省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进入9月白天气温虽高,但早晚温差开始增大。根据贵州省水产养殖品种、养殖模式、水体环境变化等情况,建议重点做好鲤浮肿病、蛙虹彩病毒病、白斑综合征、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柱状黄杆菌病、诺卡氏菌病、锚头鳋病、肝胆综合征等病害的防控。

一、病情预测

(一)鲤浮肿病。主要感染鲤鱼和锦鲤,在苗种和成鱼阶段均可发生,典型症状是烂鳃、眼凹陷、昏睡。水温在20~27℃易发病,发病后5~7天达到死亡高峰,传染性高,可引起大量死亡。水变、换水、拉网等应激过大以及缺氧、水浓、气泡病等是该病的诱发因素。重点关注鲤鱼和锦鲤主要养殖区,特别是从外地购入鲤鱼苗种的养殖场。

(二)蛙虹彩病毒病。流行时间为5~9月,水温在25~32℃易发病,各个养殖阶段都会感染,死亡率高达60%。主要症状有体表出血或溃烂,有的形成溃疡病灶,鳃丝出血或发白,鱼鳍基部红肿溃烂。重点关注大口黑鲈养殖场。

(三)白斑综合征。主要感染对虾、克氏原螯虾等,水温在20~30℃时流行,主要是水平传播,经口感染是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也可经虾卵垂直传播。一般虾池发病后2~3天可致大量死亡。主要症状有头胸甲内有白色小点、斑块或条纹,肝胰脏肿大或萎缩,头胸甲易剥离。重点关注省内凡纳滨对虾(南美白对虾)及克氏原螯虾养殖场。

(四)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主要危害鲫、团头鲂、鲢、鳙、黄鳝、鲤、草鱼、加州鲈等。该病水温在9~36℃均有流行,流行时间为3~11月,高峰期5~9月,发病最适水温25~32℃。主要症状有体表及内脏充血,突眼,腹部膨大,有淡黄色开红色腹水等。

(五)柱状黄杆菌病。俗称烂鳃病,主要危害草、青、鲤、鲫、罗非鱼等,从鱼种到成鱼均可发生,流行于4~10月,发病适宜水温15~30℃。

(六)诺卡氏菌病。主要危害乌鳢、虹鳟、鲈鱼等,流行于4~11月,6~9月为高发期,最适水温25~28。病鱼初期体表无明显症状,主要症状病鱼体表出现白色或淡黄色结节,剖开结节后流出白色或稍带红色的脓汁。重点关注大口黑鲈养殖场。

(七)锚头鳋病。淡水鱼类各龄鱼都会感染,感染率高,流行季节长,12~33℃均可繁殖,肉眼可见体表或鳞片腹面有细针状虫体。重点关注鲢鱼、鳙鱼、草鱼、鲤鱼养殖场。

(八)肝胆综合征。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底质恶化,饲料酸败变质,营养成分的失衡以及维生素缺乏等易发生此病,主要流行于6~10月份,重点关注鲈鱼、鲤鱼、鲫鱼、草鱼养殖场。

二、防治措施

(一)鲤浮肿病。外购苗种要经过检疫;可通过改底增氧、避免水质突变等引起鲤鱼或锦鲤应激过大、投喂免疫增强剂提高鱼体抵抗力等措施控制和预防。

(二)蛙虹彩病毒病。目前无特效药物。降低养殖密度;定期拌喂保肝护胆中药制剂、多维等以清热解毒,增强体质;在高发期用聚维酮碘、五黄类中草药等进行水体消毒;发病时要停⻝、停药(杀⾍药)、停换⽔,避免应激反应;病情稳定后再控料投喂,拌喂胆汁酸、多维等。

(三)白斑综合征。生物安保措施是预防虾类病毒病的核心采购经检疫合格的种苗科学设置养殖密度对养殖场、养殖池塘和养殖设施消毒处理;不投喂冰鲜饲料。发病时保持养殖水体的高溶氧、低氨氮和低亚硝氮状态,维持养殖水体的温度、pH和盐度等水质指标稳定,可减缓发病速度

(四)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清除过厚的淤泥,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冬季干塘彻底清淤,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消毒;鱼种尽量就地培育,减少搬运;流行季节,用生石灰或三氯异氰脲酸粉溶液全池泼洒,调节水质或消毒水体;食场定期用漂白粉进行消毒;用氟苯尼考或甲砜霉素拌饲投喂。

(五)柱状黄杆菌病。清除池塘过厚淤泥,可用生石灰或含氯消毒剂溶液全池泼洒;可用青板黄柏散、三黄散、板蓝根末等中草药治疗;可用复方磺胺二甲嘧啶粉、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粉等拌饲投喂。

(六)诺卡氏菌病。不要投喂过量,避免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或残饵堆积,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水质;发病时用漂白粉、三氯异氰尿酸等消毒剂全池泼洒,同时用恩诺沙星粉或氟苯尼考拌饵投喂。

(七)锚头鳋病。发病时可用90%晶体敌百虫溶液(注意养殖品种为淡水白鲳、鳜鱼、虾蟹要禁用敌百虫,鲈鱼、鲇鱼、乌鳢、斑点叉尾鮰、虹鳟鱼等要慎用敌百虫)或4.5%的溴氰菊酯溶液全池泼洒。

(八)肝胆综合征。投喂配合饲料的草食性鱼类,最好每天适当投喂一些黑麦草、苏丹草等草食性饲料;发病时要停止投喂或少投喂;防止饲料中的蛋白质变质和脂肪氧化,防止饲料受潮发霉变质饲料中添加甜菜碱、氯化胆碱等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或用三黄粉中草药制剂与维生素一起投喂。

发生渔病后可通过“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网”、中国水产APP、“鱼病远诊网”微信小程序进行诊断和咨询。要严格按照《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4年1、2号》规范用药,兽药查询方法可通过“中国兽药信息网”及“国家兽药综合查询App”手机软件等方式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