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庆县“水稻旱育分厢丢秧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省级成果鉴定
6月27日,由贵州省农科院、贵州大学、市科技局、市农委、市农科所有关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对余庆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实施的“水稻旱育分厢丢秧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进行鉴定。
该项目历时9年时间,针对贵州山区水稻生产过程中存在插秧用工量大、劳动力要求高的问题,创新性开发出了水稻丢栽技术,解决了水稻生产中劳动力紧缺、基本苗难保证的难题;项目围绕水稻丢秧技术开展了系统、全面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形成了水稻旱育分厢丢栽技术,制定了贵州省技术地方标准《水稻旱育丢秧栽培技术规范》(DB52/T729-2011)。项目创新点明显、可操作性强。
项目示范推广效果好,应用前景广阔。累计推广面积达10.77万亩,实现了水稻轻简栽培,减轻了劳动强度,比水稻拉绳移栽每亩节省用工41.7%,平均每亩节约人工费用37.8元。配套高产技术新增水稻产量153.513万公斤,新增总产值392.8758万元,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通过听取汇报、审阅资料、提问质询等方式,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目在水稻新型轻简栽培技术的研究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水稻丢秧技术为国内首创,并建议进一步加大该成果的推广应用,为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