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研究部署抗旱工作----西南地区农业抗旱工作座谈会在贵阳召开
8月30日,西南地区农业抗旱工作座谈会在贵阳召开。会议深入分析了当前西南地区农业抗旱和秋粮生产形势,对抗旱保秋粮保丰收工作进行了共同研究和部署。农业部总经济师杨绍品讲话,副省长禄智明致辞。
当前,西南地区旱情持续发展,农业抗旱形势严峻。截至8月29日,西南地区农作物因旱受灾面积4460万亩,占五省耕地面积的12.9%,占全国受旱总面积的55.3%。这次西南片区农业抗旱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对抓好当前抗旱救灾工作,打赢抗旱救灾这场硬仗必将起到有力推动作用。
禄智明代表省政府对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农业部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和各兄弟省(区、市)的帮助表示衷心感谢。他说,贵州是全国典型的喀斯特地区,今年7月以来,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我省大部分地区出现干旱灾情,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5至10成,旱情来势猛、灾情重、范围广、影响大。灾情发生后,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帮助支持下,我省发动全省干部群众,全力以赴保饮水、保口粮、保卫生、保稳定、保增收,尽可能减少干旱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损失。目前,省财政已安排抗旱救灾资金6.4亿元,投入抗旱人力373万人,抗旱救灾工作有序开展。
杨绍品说,目前抗旱保丰收形势依然严峻。各级农业部门要把抗旱保秋粮保丰收作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努力减轻旱灾损失。要落实分类管理措施,在旱情已缓和的地区,及时中耕划锄,加强田间管理,科学运筹肥水,加快生育进程;在旱情仍未解除的地区,对受旱较轻的地块,千方百计开辟水源,努力扩大浇灌面积,做到能保必保,应浇尽浇。对因旱绝收的地块,及早做好扩种晚秋和冬种准备。要抓好大春作物收获,提早做好秋收准备,集中人力物力,做到成熟一块收获一块,确保大春粮食颗粒归仓。并按照“大春损失晚秋补”的思路,切实抓好晚秋生产,积极扩大秋马铃薯、秋荞、秋红薯和秋蔬菜等播种面积。一旦降雨缓解旱情,迅速组织农民抢播晚秋作物,确保种足种满,努力把旱灾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会上,贵州、云南、重庆、四川和广西五省(区、市)分别就当前抗旱工作做了交流发言,并就下一步抗旱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与会人员还实地查看了我省黔南自治州龙里县麻芝乡光坡村、大新村和定水村旱情及抗旱现场。(转贵州日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