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省农村沼气建设现场会在大方县隆重召开
为了认真总结全省2010年度农村沼气建设,安排部署2011年度农村沼气建设工作,10月19日至21日,全省农村沼气建设现场会在毕节地区大方县隆重召开。省政府办公厅副秘书长张学军,省农委党组书记黎光武,省农委副巡视员杨明聪,省农委生态能源处处长张志宏,省农村能源管理站站长冯世南,省纪委驻委纪检组案件室主任祁华,毕节地区行署副秘书长胡大贵,中共毕节地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委员、书记、地区农委党组副书记、主任王丽,毕节地区农委副主任卢瑶等有关负责人出席会议。
会上,大方县政府主要负责人首先致辞;各地、州、市农委分别汇报了2010年度沼气建设工作完成情况、典型经验介绍及2011年工作打算;最后,省政府办公厅副秘书长张学军、省农委党组书记黎光武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张学军、黎光武在讲话中要求:一要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抓好农村沼气池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全省农村沼气池建设成效明显,从2001年起,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全省农村沼气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截止2010年底,全省农村沼气项目总投资达23亿元,累计建成户用沼气池185万户、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池1190个、常温中型沼气池工程142个、中温大中型沼气工程42个、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4192个。全省建成的农村沼气每年可节煤111.6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79.11万吨,相当于封育647.5万亩薪炭林。现在农村沼气发展机遇良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2002年至2008年连续7年将农村沼气建设纳入省政府“十件实事”,2009年至2010年列入省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考核,今年又把农村沼气建设列入了省十大民生工程,安排农村沼气专项资金13274万元,比上年增加了774万元。近年来,省级沼气专项资金投入已达8.25亿元,是目前全国省级财政安排农村沼气专项资金最多的省份。二是要创新思路,加快推进全省农村沼气向“三化”发展。全省上下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农村沼气的产业化发展;探索服务模式,实现农村沼气的物业化服务;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实现农村沼气的综合化利用。三是要强化措施,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全省农村沼气建设任务。全省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项目监管,加强安全管理,强化措施,确保今年农村沼气建设各项任务完成。
会议指出,从2001年实施沼气工程以来,全省农村沼气建设成效明显,农村沼气的实施,对优化农村用能结构、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建设同时也暴露出目前全省个别地、州、市有重建轻管、进度慢、质量下降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全省各级部门要高度重视沼气建设工作。会议要求大家要加强新型材料商品化沼气池推广力度,特别是当前玻璃钢拱盖沼气池新工艺经过在大方、威宁、赫章、三穗县试点,实践证明,有产品性能可靠、施工方便、成本与传统沼气池接近,运输方便、工期缩短等优点,值得大力推广。与会人员以及各县带来的技术工人到六龙镇坝子村,参观学习了玻璃钢拱盖沼气池建设情况,并要求各地推广玻璃钢拱盖沼气池的任务占总任务数不少于30%。
会议强调,2011年,由于今年中央投资计划下达较晚,各级各部门要统筹安排,一是加强领导,确保组织措施到位;二是加强新型材料商品化沼气池推广力度,提升技术水平;三要规范招投标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四要加大服务网点的管理力度,提升服务水平;五要加强大中型沼气工程的监管,保证工程质量;六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七要加强安全管理,保障农民利益。这次全省农村沼气建设现场会在毕节地区召开,这是对毕节地区农村沼气建设工作的极大鞭策和鼓舞。2011年,全区农村沼气建设任务6.5万户,占全省沼气建设任务11.25万户的58%,是全省任务最重的地区。为了确保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毕节地区采取如下措施:一是精心组织发动,努力推进沼气建设进度;二是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建设质量;三是完善后续服务体系建设,发挥沼气使用效益。按照“六个一”要求,建好服务网点,做到服务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有配件、有原料;四是加大培训力度,努力为沼气建设提供技术保障;五是抓好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六是统筹兼顾,抓好其它工作。抓好6个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22个养殖小区常温沼气池项目建设、抓好威宁、赫章乡村清洁工程试点建设工作、抓好全区260个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网点建设。
全省9个地、州(市)农委主要负责人、89个县(市)农牧局负责人、省沼气建设试点县的20名沼气技工及企业代表共18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和技工理论培训。会议期间,与会代表现场观摩了在大方县六龙镇坝子村实施的成都泓奇公司半玻璃钢户用沼气池、全玻璃钢户用沼气池和上海铂砾耐新型沼气池试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