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共筑桑蚕产业致富路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案例(十八)
——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案例(十八)
黔南州案例
齐心共筑桑蚕产业致富路
按:近年来,独山县基长镇紧紧抓住蚕茧主产区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的机遇,引进蚕桑企业落地贵州,成立贵州恒盛丝绸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引龙头兴产业、联农户促增收、强培训提质量、强基础增效益,带领小农户走进大市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基础。
引龙头兴产业。2016年10月,贵州恒盛丝绸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基长镇发展桑蚕产业,公司以蚕茧收购、蚕丝加工为主,占地面积4.67万平方米,项目计划总投资2亿元,可带动当地7000户以上农户通过发展种桑养蚕实现增收1.6亿元,已成为基长镇发展种桑养蚕的龙头企业。目前,全镇桑园种植面积达1.8万亩,实现产值7200万元,各村(居)集体经济增收均在30万元以上。2018年公司被独山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成长型企业”和“就业扶贫示范企业”。
联农户促增收。基长镇各村成立桑蚕专业合作社19家,吸纳社员528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社率达100%,产业覆盖5475户21600人(其中贫困户2510户9150人)。公司与县政府签订蚕茧保底收购合同,保底收购价为20元/斤,如市场价高出20元/斤按市场价收购,确保农户稳定增收。公司与村级合作社(公司)签订种桑养蚕合作协议,负责赊销桑苗、小蚕及相关生产物资,免费提供技术培训和生产现场指导,保价收购蚕茧。村级合作社(公司)与群众签订土地流转分红协议,以每亩田600元,每亩地3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村级合作社(公司)营利后再按3:3:4进行分成,即公司和村集体各占30%,群众土地入股占40%。或者群众可以自愿以桑苗、化肥、农药等直补物资交由合作社(公司)统一入股到村级种桑养蚕平台公司,出售桑叶产生效益,扣除平台公司前期垫付的土地流转费等经营管理费用后,所得纯利润按比例进行分红,纯利润70%归参与入股的贫困户,20%归村级种桑养蚕平台公司用于滚动发展,10%归村集体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2018年农户通过种桑养蚕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强培训提质量。为帮助当地农民群众尽快掌握桑蚕种养技术,树立信心,公司投资建设种桑养蚕生产综合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面积860亩,对农户进行实地教学培训。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各村、寨、组、户提供技术指导,实现技术服务到村、到户、到人,保证了桑叶、蚕茧产量稳步提升。通过以工带训的方式培训养蚕专业人员200余人。与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合作,为桑蚕产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保障,确保了蚕茧产量高、质量优。
强基础增效益。为保障结茧率,基长镇积极谋划,多方对接,筹措资金,分别在各村设点建设蚕棚基地,为桑蚕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整合各类资金8000万元,投入建设10多万平方米标准化蚕棚作为村集体资产。基长镇国有平台公司出资600余万元,为6个发展基础较差的村注资成立村级合作社(公司),引导贫困户发展桑蚕产业。恒盛公司投入资金5000万余元,建成全国领先的10条缫丝生产线,具备年加工2000吨蚕茧能力,可以满足3万亩桑园产茧量深加工,为基长镇桑蚕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