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粤黔协作再深化!贵州省“六大特色 农业产业”入穗招商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粤黔协作,共享先机。9月25日,贵州省“六大特色农业产业”全产业链招商推介活动在广东区域协作消费帮扶产品交易中心成功举办。活动聚焦贵州省茶叶、中药材、刺梨、酸汤、生态畜牧、生态渔业等特色农业资源,推动粤黔产业链深度融合。来自粤黔两地的政府代表、行业专家、企业负责人等齐聚广州,共话合作、共谋发展。

本次活动由贵州省农业农村厅(贵州省乡村振兴局)、贵州省投资促进局、贵州省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主办。此次活动是贯彻落实贵州省委、省政府“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2025年贵商大会暨粤企助力贵州产业发展大会精神的实践举措,通过精准对接大湾区市场与资源,推动粤黔协作纵深发展。

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领队、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肖南龙在致辞中回顾了新一轮东西部协作的丰硕成果。他指出,自2021年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启动以来,粤黔两省协作持续深化,在产业转移、劳务协作、消费协作、人才交流等各领域的合作实现历史性跨越。“我们开启了‘4+’模式,即广东企业+贵州资源、广东市场+贵州产品、广东总部+贵州基地、广东研发+贵州制造。”

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领队、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肖南龙致辞

在特色农业优势产业推介环节,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副厅长姚华凌系统阐述了贵州发展山地特色农业的天然优势与产业基础。她介绍,贵州92.5%的面积为山地丘陵,森林覆盖率达63%,水质优良、降水丰沛,是绿色优质农产品的理想产区。近年来,贵州围绕12个特色优势产业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今年进一步聚焦“3+5”特色优势产业布局,重点打造肉牛、茶叶、辣椒3个千亿级产业,以及中药材、食用菌、刺梨、油茶、竹等5个百亿级产业,并培育出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贵”字号农业品牌。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姚华凌作特色优势产业推介

“北纬26度黄金产茶带赋予了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的生态密码,造就了安顺茶氨基酸含量及水浸出物高的特质。”

“铜仁被誉为‘梵天净土·桃源铜仁’,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是地球同纬度上的‘原始绿洲’和‘动植物基因库’。”

“凯里酸汤有‘八大怪’,目前已获17项专利,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贵州是刺梨资源集中分布区,产业占了全国90%以上,今年6月贵州刺梨汁入选国家首批传统优势食品产区。”

“毕节有天然中药材基因库、中国天麻之乡的美誉。中药材种植面积129万亩,种植天麻36.93万亩,是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

在精准推介环节,各市州轮番登上推介台,紧扣“全产业链”逻辑,向湾区企业充分展示地方特色:安顺市深耕茶产业,铜仁市聚焦生态畜牧,黔东南州力推酸汤,黔南州瞄准刺梨,毕节市大方县则带来天麻产业的深度规划。一系列推介层层展开,生动体现了贵州农业资源的多样性与产业延展性。

安顺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徐超作茶产业全产业链招商推介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招商项目发布与签约环节,石阡县中药材(淫羊藿)育苗中心及种植项目、安顺市平坝区“海福特”能繁母牛扩群项目、黄果树旅游区龙宫漩塘村白岩脚村庄提升改造项目等一批成熟度高、带动性强的项目现场达成合作意向。随后的座谈交流中,粤黔企业围绕技术赋能、市场共建、供应链整合等议题展开深入对接。

现场推介环节

此次推介不仅深化了粤黔协作机制,也为贵州特色农业融入大湾区市场开辟了新通道。随着一批高质量项目的落地,必将为两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推动协作关系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