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委驻村工作队“六抓六促”助力农民脱贫奔小康
根据贵州省委省政府统一安排部署,省农委党组高度重视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精心选派了14名同志,明确向青云总经济师带队,到纳雍县、威宁县开展帮扶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脱贫攻坚离不开农业产业,驻村工作队充分利用自身姓“农”优势,分别在所驻纳雍县的7个乡镇12个村、威宁县的2个乡镇3个村,以党建扶贫为支撑,以产业促发展为重点,以农民脱贫奔小康为目标,精心调研, 科学规划,真帮实驻,真抓实干。自2016年4月驻村以来,从“娘家”等部门争取项目56个,资金4811.75万元,为纳雍、威宁打赢脱贫攻坚战开了好头。
抓建章立制促队伍建设
坚持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全面加强队员日常管理,务求驻村帮扶工作取得实效。一是着力抓好学习培训。认真组织学习《省驻村第一书记管理办法》、中组部干部驻村“十步”法和中央、省市县精准扶贫各项政策规定,全面认真学习了省委组织部下发的《贵州省同步小康驻村工作手册》,掌握核心要领,确保驻村后能迅速进入角色,不当门外汉。二是严格制定规章制度。结合驻村工作实际,制定了《省级驻村工作队管理规定》《驻村工作队员月考核办法》,建立了驻村队员请销假、定期召开研究工作会、定期汇报工作等制度;建立微信和QQ工作群,队员们互通信息、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做到人散心不散,身累心不累,增强了工作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三是注重培养良好作风。在村里设置公示栏,张贴照片、公开联系方式和工作去向等,将驻村工作与月度、年度评优评差挂钩。队员长期深入农户,调研走访,与老百姓同吃同劳动。在2016年6月汛期时积极深入前线参与抢险救灾。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向贫困户和儿童捐赠钱物共计30多万元。全队全年受到各级表扬30余人次。
抓深入调研促精准谋划
工作队深刻感受到,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全面了解情况、掌握实情,才能真切转变作风,摔打和锻炼自己,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一是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村民经济状况、产业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展开调研,采取“听、看、问、察、议”等方式,广泛听取和征求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制订了驻村工作队2016、2017年度《帮扶计划》。二是坚持细致问访、详尽台账。根据各村情况找准发展项目,落实帮扶措施,填写贫困户帮扶台帐;通过召开座谈会和走访调查,摸清了所驻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人口、党员能人、留守儿童、五保户、低保户等情况,全程参与贫困户二次识别,建立了贫困户档案,填写好《精准脱贫帮扶手册》红白本。三是坚持找准产业、科学规划。联合省农科院、贵大等有关部门,重点围绕“纳雍土鸡”、红托竹荪(冬荪)、高山有机茶及生态畜牧、精品水果、冷凉蔬菜、中药材等产业编制了纳雍县《“十三五”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牵头并组织全体驻村队员参与《董地乡脱贫攻坚规划(2016-2020年)》,通过8天的实地蹲点调研,数次反复论证修改,拿出了较高质量的规划初稿,达到了原副省长黄家培“引领面上的脱贫攻坚工作,特别是对县脱贫攻坚工作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要求。
抓产业发展促内生动力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是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是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支撑,驻村工作队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发挥优势确定主导产业。利用自身优势,组织专家和队员到纳雍、威宁考察调研,到周边县市了解区域经济,做到既符合纳雍、威宁县情,又联合补充周边经济;既不跟风、不重复,又有价值有产量有市场。通过调研分析,确定把养鸡、养猪、茶产业和红托竹荪(冬荪)作为纳雍县的主导产业,把马铃薯等蔬菜作为威宁县的主导产业来发展。二是千方百计掌握技术。把红托竹荪(冬荪)作为纳雍县裂变产业来推动,请技术人员到纳雍县各乡镇实地培训指导,省农委等部门支持了1030万元专项发展资金。队员从陌生到熟悉,从到大方参观学习到指导村民种植,从仿野生冬荪种植到红托竹荪大棚种植,从分点种植和集中栽培,通过以点带面,达到示范推广,队员们个个参与、人人争先。三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2016年度,为纳雍、威宁县争取了260万元发展养猪,200万元发展高效农业园区,200万元发展茶产业,协调45户独生子女户和二女绝育户帮扶资金4.5万元;省农委15名队员所驻村共有贫困户1540户5264人,全年15个村共争取省级财政项目45个,资金1627.8万元,平均到村每个贫困人口项目资金3092.3元。
抓宣传培训促技能提升
变“输血”为“造血”,智力帮扶才是长久之计,驻村工作队把改变村民等靠要的“旧观念”、“旧思想”作为帮扶的切入点。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召开党员会议、群众大会、座谈会、宣讲会等形式,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强农惠农政策,着力提高广大群众在科技兴农、助农增收等方面的认识,强化思想认识,增强信心干劲。二是抓好技术解答服务。积极到村民家解答咨询养牛羊技术30多次,举办果蔬、种养殖技术、乡村农家休闲旅游等10多场1700人次,发放资料2500份,化解矛盾50多起,15次进行禁毒和农机安全宣传教育。三是搞好教育扶贫。选送24名纳雍籍16-18周岁学生,免费到省农委农职院学习深造,解决其生活困难和就业问题。2017年3月,协调农职院和县教育部门及学校多方座谈商讨,开展教育扶贫新模式,打造升级版。四是抓现场培训。在纳雍县勺窝镇开展“12316活动”,解答村民技术问题,并送资料和肥料。在纳雍县乐治镇召开农机安全现场演示培训会,100余人参加会议,通过现场农机耕种收及起垄覆膜、大蒜种植、玉米收割、无人机植保等13种演示培训,增强广大群众对农业机械的认知程度,为农机推广奠定了基础。
抓党建扶贫促夯实基础
驻村工作队注重发挥“党建+精准脱贫”双推进方式,积极探索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的新思路新举措。一是组织建设指导有力。驻村工作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系列“讲党课,强党建,助推脱贫攻坚”活动,通过送党章、戴党徽、上党课,重温入党誓词,创新党建载体,增强党建活力,寓学于做,把“两学一做”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协助做好村两委换届工作,积极帮助物色人选,加强选举工作指导,有12名党员当选为新的村支书。协调省农委43个基层党组织帮扶队员所在村等33个贫困村,结对上党课,开展组织生活,争取落实到村项目22个。二是阵地建设逐步完善。帮助村支两委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配套设施,改善村“两委”办公条件,解决工作无场所、活动无器材等问题。协调5万元帮扶纳雍县百兴镇坐窝底村改善小学厕所,协调30万元帮扶威宁县幺站镇汤朗村和抱都村、纳雍县化作乡羊场和官寨村修缮办公场所。三是制度建设注重长远。协调省直相关部门出台帮扶纳雍两个专题《会议纪要》,覆盖了纳雍县道路交通、水利设施、农业产业发展等多个领域,涉及项目近100个,资金200多亿元,为实现同步小康打下良好的基础。协调组织纳雍县11家企业到昆明参加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积极引进随州一公司在纳雍雍熙投资3000万元建设百万棒食用菌种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