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推动农垦转型升级
2016年12月30日,《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黔党发〔2016〕33号)文出台,就深化农垦改革,加快农垦发展,切实发挥农垦在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一系列实施意见。目标已提出,如何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垦企业,建成一批稳定可靠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5月28日,贵州日报刊登了记者对省农委主任袁家榆的访谈。
记者:《实施意见》出台后,在您看来,农垦改革前行的总体路线图是怎样的?
袁家榆:农垦地处农村,又是国有企业,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社会性和经济性特征。农垦改革兼具国有企业和农业农村改革的双重特性。
《实施意见》明确农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垦企业;建成一批稳定可靠的乳业、水果、茶叶、烟叶、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垦区民生显著改善,职工收入大幅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进一步健全,新型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90%以上农垦企业实现盈利,农场脱困、职工脱贫。
围绕目标,必须抢抓中央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机遇,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加快推进农垦改革发展为核心,大力解决农垦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产业不强、人才不足等问题,着力推进资源资产整合、产业优化升级,不断增强农垦内生动力、发展活力和整体实力,切实发挥农垦在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中的重要作用,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实施意见》明确,围绕推进全省37个农垦企业改革发展,着力在理顺体制、激活机制、做大产业、改善民生等方面狠下功夫。请问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任务主要有哪些?
袁家榆:全面推进新一轮农垦改革发展,具体有以下主要任务:
分类推进改革发展。譬如对贵阳三联乳业、贵阳市奶品站、晴隆县柑橘场等3家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要创新经营管理模式,积极向集团化、公司化过渡,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助推其迅速发展壮大,打造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大型企业集团。对清镇农牧场、夏云农场等15家经营状况较差的企业,要以“保民生、保稳定”为重点,灵活采取企业兼并重组、租赁经营等方式,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
坚持社企分开改革方向,推进农垦企业生产经营企业化和社会管理属地化。2018年,将农垦企业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纳入地方政府统一管理,妥善解决其机构编制、人员安置等问题。
完善垦区土地管理方式,加强耕地保护。大力推进农垦企业土地整治建设,提升耕地质量。到2018年,基本完成农垦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积极开展国有农用地使用权抵押、担保试点,推进农垦土地资源资产化和资本化。
加快垦区产业发展,打好垦区脱贫攻坚战。推广“三变”改革模式,鼓励周边贫困农户以土地、林地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入股农垦企业,成为农垦企业股东,并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形式,让贫困农户分享农垦企业生产、加工、销售环节收益,实现脱贫致富。
记者:在加快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中,如何做大做强垦区产业发展?
袁家榆:做大做强垦区产业发展,要站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高度,整合资源资产,激发经营活力,着力推进四项重点工作:一是鼓励农垦企业重点发展乳业、水果、茶叶、烟叶、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支持农垦企业依托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等,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依托农垦企业资源禀赋和基础优势,加大扶持力度,着力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如以贵阳三联乳业和奶品站、遵义乳制品公司、铜仁大兴奶牛场等为重点,打造全省优质奶源基地;三是各市州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农垦企业在资金、技术、品牌和管理等方面优势,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加工流通、电子商务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业,推进垦地合作共建。支持农垦龙头企业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和借助电子商务手段健全营销网络,减少流通环节,延长产业链;四是着力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鼓励农垦企业采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和生产经营新模式,增强农垦企业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