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县泉涌计划促种植业发展
普定县农业局把“泉涌”行动与种植业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采取以下措施,促进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一是健全工作机构,加强组织领导。为充分发挥产业扶贫效益,我县成立了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工作县级领导小组,同时成立蔬菜种植专班,畜牧养殖专班领导机构,蔬菜种植专班下设项目管理、农技推广、产品质量安全、产品营销4个项目工作组,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扎实推进发展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的工作开展。
二是科学合理规划,细化实施方案。普定县制定了《普定县发展蔬菜产业精准脱贫项目实施方案》,实施绿色蔬菜的发展。在全县12个乡(镇、办事处)共实施蔬菜种植10万亩,其中,林下间作蔬菜5.50万亩,非林下种植蔬菜4.50万亩。在各乡(镇、办事处)蔬菜示范基地核心区配套建设(滴管和喷灌)设施1.22万亩。蔬菜产业覆盖普定县162行政村中的76个贫困村,惠及农户35340户、136509人,其中:受益贫困户9903户、贫困人口25913人。将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3500元以上;同时制定了《普定县畜禽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在12个乡镇街道办,在全县162个村实施“133模式”,发展家禽养殖200万羽以上,生猪10000头,覆盖162行政村的贫困户,惠及贫困户1.1万户,分困人口2.7万人,实现人均征收4000元以上。
三是整合财政资金,加大产业投入。为了实现发展产业精准脱贫目标,普定县整合涉农资金3.4亿元,用于发展蔬菜和养殖等产业,其中6000万用于发展蔬菜产业,6554.50万用于发展畜禽产业,更为主要的是在2016年普定县整合1.72亿元用于村级公司发展产业,分别在普定县172个行政村(居)成立了村级公司,每个村注入100万元的产业发展基金,为产业发展搭建了平台,为产业发展夯实了基础。
四是强化农业综合服务,聚焦产业扶贫。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加强产业扶贫指导,做“活”特色产业增强“造血”能力,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与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2期,培训1200人次;加大农资市场检查力度,检查集贸市场21场次、农药经营户93户次、农药经营户41户次、肥料经营户36户次,立案查处案件3件;开展放心农资下乡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抽检白菜、韭黄、韭菜等农产品26个,合格率达100%。
五是实施品牌战略,引领产业发展。依托我县“白旗”韭黄、“黔健鲜”食用菌等蔬菜知名品牌,并获得“朵贝茶”、“白旗韭黄、梭筛桃、高脚鸡”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4个和有机认证,同时,积极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打造了秀水生态农业观光园、沙湾农业大观园、思源生态农业观光园、百花欢乐大世界等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大力推进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基地、配套设施及品牌建设。以发展国家地理保护标识产品“白旗”韭黄、朵贝茶、霄洞高脚鸡等特色产品为引领,积极打造万亩特色蔬菜韭黄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基地、林下生态养殖基地、标准化生态茶叶基地,示范带动全县发展绿色高产高效农业产业。
六是统筹协调,有序推进。为发展和推动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确保产业的发展,在12个乡(镇、办)相应成立了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了乡(镇、办)生态种植和养殖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有序推进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目前,全县已完成蔬菜产业布局10万亩,其中:乡级产业示范基地2.4万亩;村级示范基地3.2万亩;林下套种蔬菜4.4万亩,重点发展韭黄、辣椒、莲藕、生姜等主导品种;发展家禽养殖200万羽以上,生猪10000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