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讯息

贵州省农业委员会产业脱贫攻坚 工作简报第3期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贵州省农业委员会产业脱贫攻坚


3


省农委产业脱贫攻坚办公室             2017113


本 期 目 录

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助推打赢脱贫攻坚硬仗

▲书记市长带头亲自抓 坚决打好秋季攻势仗

遵义市农委“五大抓手”推动产业扶贫秋季攻势出成效



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助推打赢脱贫攻坚硬仗

--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助推脱贫攻坚现场会


10月20日,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助推脱贫攻坚现场会在黔西县召开。会议由省政府副秘书长项长权主持,副省长刘远坤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农委主任袁家榆作工作安排。

刘远坤指出,当前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目前从全省来看,农村劳动力不足,传统农业种植面积过大现象较为突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扶贫任务依然艰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工作,明确要求下步将对产业扶贫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按照市(州)、县(区)分别进行排名,对排名靠前的进行表扬,排名靠后的进行点名通报。

刘远坤要求,“一年之计在于春,来年之际在于秋”,要利用当前开展产业脱贫秋季攻势时机,统筹谋划,提早部署,全力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助推贫困地区稳定脱贫如期脱贫。要根据市场需求,按照“什么赚钱就种什么,什么赚钱就养什么”的原则开展结构调整。要从压减低附加值作物种植面积着手,2018年在高速铁路、公路、旅游公路沿线,景区、城镇周围,25度以上陡坡耕地和重要水源地进行结构调整。退耕还林地,早期的“以短养长”尽量种植矮秆作物,避免影响树苗生长。支持青贮玉米种植发展养牛产业,利用两季种植模式成倍增加农户收益,促进种养协调平衡发展。

刘远坤强调,要创新管理模式,推动农业产业机构调整和产业扶贫。培育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经营主体,发挥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形成龙头企业带合作社、合作社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良性发展模式。推动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管理,避免土地零散、条块分割带来的化肥、农药任意施用、不便监管,提升农产品质量。借鉴“唐约”经验、继续推进“三变”改革,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增加农民收入渠道和收入,调动农民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最终实现脱贫致富。

刘远坤最后强调,各地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业产业结调整和产业脱贫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亲自部署,统筹协调,全力推进,确保产业结构调整各项要求措施落到实处。要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助推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作为关键工作重点工作,作为践行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实践,踏踏实实抓,认认真真做,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作出应有贡献。

袁家榆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工作进行具体安排,要求各地做好“一退一补一休一融合”,为结构调整提供保障。从中央农业“三项补贴”、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退耕还林还草和各地整合资金等多渠道安排资金保证经费投入;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工程,确保在调减种植面积的情况下粮食产能不下降,稳定粮食产能。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引领,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到农业结构调整中来,让农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确保调减种植面积调得动、稳得住、不反弹;各地要细化任务分解,层层签订责任书,压实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会上,毕节市、黔南州和黔西县、桐梓县、丹寨县、松桃县分别作了交流发言。与会人员实地观摩了黔西县绿化乡石板社区林下经济发展和脆红李基地,锦星镇白泥社区草莓基地,林泉镇营脚村大葱基地、猕猴桃基地和海子村田园综合体。

省直有关部门分管负责同志,各市(州)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分管负责同志及农业、林业、扶贫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市、区、特区)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及农业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书记市长带头亲自抓坚决打好秋季攻势仗

--毕节市脱贫攻坚秋季攻势暨秋冬种工作现场推进会


    10月11至12日,毕节市脱贫攻坚秋季攻势暨秋冬种工作现场推进会在黔西县召开。市委副书记、市长桑维亮主持会议,省政协副主席、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建琨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协主席宫晓农,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尹志华以及其他有关市领导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脱贫攻坚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落实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推进大会、2017年脱贫攻坚秋季攻势行动暨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启动大会的安排部署,抢抓今冬明春革命性时间节点,推动结构调整实现革命性突破,为打赢“113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会议要求,全市上下充分认清当前脱贫攻坚和农业工作面临的形势,进一步理清脱贫攻坚、秋季攻势、产业扶贫、结构调整、秋冬种工作的内在逻辑,切实增强抓好今冬明春农业结构调整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把今冬明春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革命性时间节点,引导农民改变传统观念、优化农业结构,防止“吃什么种什么”的生产倾向;把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作为打好产业扶贫硬仗的重要抓手,以“爆发式”的姿态推动结构调整取得革命性突破。

  会议强调,各级各部门要主攻关键环节,以实际行动引领秋季攻势向纵深推进。抓好产业布局,严格落实种植面积,切实把规划面积落实到丘块、到农户,确保全面完成种植调整计划。做好准备工作,狠抓物资保障、宣传发动、技能培训、田间整理和资金筹措,切实提高秋冬种精细化水平和抵御旱涝灾害能力。认真抓点做样,围绕特色主导产业,以“乡乡镇镇建农业园区”为平台,抓点做样,以点带面,培植典型,带动发展。推动改革创新。坚持“大党建”统领,深学笃用“塘约经验”,创新经营主体培育模式,用好“脱贫攻坚讲习所”,以改革创新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实效。强化市场营销,通过培育品牌、拓展市场、狠抓营销,推动农特产品销售并形成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冷链物流体系、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以水、电、讯、机耕道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组组通”公路建设。

  会议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强化责任落实、资金支持、督查考核,确保秋季攻势、秋冬种工作和农业结构调整助力脱贫攻坚取得革命性突破。各级各部门要抓住秋冬季这个调整农业结构的重要时间节点,迅速掀起全市秋冬种及结构调整新高潮,要规划好产业布局,落实好攻势措施,安排好督导检查,确保脱贫攻坚秋季攻势再战告捷。

  会上,桑维亮与各县(区)政府(管委会)主要负责人签订了《毕节市今冬明春农业结构调整责任书》,尹志华对《毕节市今冬明春农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作了说明,李玉平通报了市直部门定点帮扶脱贫工作情况,各县(区)党委(党工委)主要负责人针对结构调整作了表态发言。

  会前,与会人员还实地观摩了赫章县松林坡乡香葱基地、水塘堡乡国家核桃良种基地,大方县核桃乡木寨社区践行“塘约经验”情况、安乐乡中禾恒瑞纯种安格斯第五育种场、凤山乡恒大幸福二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及配套产业蔬菜基地,黔西县石板社区林下经济发展和脆红李基地、锦星镇东庄村蔬菜基地和农村公路“组组通”建设情况、林泉镇营脚村大葱基地。

市直有关部门、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各县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农牧局、扶贫办、林业局负责人;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书记参加会议。



遵义市农委“五大抓手”

推动产业扶贫秋季攻势出成效

为打好产业扶贫秋季攻势这场硬仗,近日,遵义市农委积极创新工作思路,真抓实干,推进产业扶贫取得新成效。

一抓产业发展。始终秉持扶产业就是扶根本的理念,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推动生产组织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拓宽扶贫产业覆盖区域,提升产业带动能力。截至目前,已组织编制了茶叶、辣椒、蔬菜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等9个扶贫方案。全市已发展蔬菜、茶叶、中药材等扶贫主导产业800余万亩、生态家禽2500余万羽、生猪550余万头、优质肉牛110余万头、优质肉羊140余万只,“一长两短”产业覆盖了16万余贫困人口,约占总贫困人口(兜底户除外)的90%。

二抓主体培育。不断优化招商环境,多种渠道引进项目,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主体带动能力。截至目前,全市签约农业项目92个、引进资金132.2亿元;产业扶贫子基金审批通过项目56个,银行审批40.7亿元,完成投资7.7亿元。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556家、农民合作社6800余家、家庭农场550余家、种养大户近8万户,带动贫困人口达到10万余人。

三抓产业融合。以发展茶叶、精品水果、中药材等产业为基础,拓展农业功能,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目前,全市县级以上农业园区达到170个,农旅一体化示范点有103个(已建成81个),覆盖100余个贫困村,带动农民人数达110万人以上,带动贫困人口达6.2万余人。

四抓产销对接。围绕“黔货出山 风行天下”为主题开展营销推介,强化产销对接作,利用上海对口帮扶机遇,着力解决农产品的销路,助推产业发展。截至目前,组织农产品展示展销及推介活动25次,参与企业1836家(次),实现现场销售、订单销售9.5亿元,达成意向协议21.17亿元。农产品生产企业与学校、医院、大型企业等企事业单位对接合作,25家超市设立遵义农特产品销售专区。与上海市达成农产品供销合作协议,正大力推动“遵品”入沪。

五抓利益联结。全力推动农村“土地确权”,切实落实“三变”改革,以“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景区+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通过发展产业、务工、土地入股分红、农家乐乡村旅馆经营等方式实现多渠道增收。截至目前,全市土地确权总体进度超过80%,参与“三变”农民近29万人(其中贫困人口3.5万人),土地、林地等资源入股达23万余亩。


送: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省扶贫办,各市(州)党委、政府,贵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

发:各市(州)农委、畜牧(水产)局,贵安新区农水局,县(市、区、特区)农业部门、产业脱贫管理部门,省农委机关各部门、单位。

     责任编辑:易勇     编辑:罗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