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投入400余万元发展食用菌产业
记者日前从新区农水局获悉,新区投入406.96万元发展食用菌产业,建成36栋大棚及其他配套基础设施,主要栽培平菇、姬松茸、红头竹荪等,示范带动周边群众调整种植结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该项目亩产食用菌4万公斤,亩产值20万元,亩纯收入6.8万元,受益农户515户1880人,带动贫困户138户426人增收。
贵安新区启动了三年发展1亿菌棒规模计划,成立马场镇洋塘村致富生态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高峰镇桥头村自然值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并规划启动60亩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从发展集体经济、找准优势、引进人才方面着力打造“种子研发、菌棒培育、种植、销售、集散”的全产业链。
发展集体经济带动脱贫。项目采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以合作社为依托,村集体与贫困户通过争取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入股到合作社,按保底分红的方式进行分成,并签定项目实施合同,合同期间合作社将每年支付村集体及贫困户财政扶贫专项总投资的5%作为分成利润,村集体与贫困户按3:7的比例进行分红。
找准优势开辟致富新通道。新区自然环境优越,要以大生态理念选准致富路,要充分利用生态优势发展食用菌。目前,项目已在反复调研及动员下得到了群众广泛认可和参与。马场镇洋塘村已流转18亩土地集中生产培育菌棒,桥头村利用12亩荒地建立了生产基地。
引进人才带动产业健康发展。新区发挥“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在脱贫攻坚中的智力支撑作用,依托省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派出的专家智力资源,帮助谋划编制项目,争取资金支持,并积极引进省农科院专家驻点指导生产,助力健康生产,增加多样化的品种,形成规模化,延伸食用菌产业链,开拓市场领域。目前,项目已建立菌种培育、菌棒生产及烘干包装3条生产线。
下一步,新区将着力克服科技支撑弱、缺乏行业合作和龙头企业带动等不足,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增强食用菌发展后劲;积极培育示范典型,充分激发和调动农户积极性;完善标准化生产,打造区域脱贫致富主导品牌,推动食用菌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带动更多农户致富奔小康。
据悉,今年贵州省将食用菌产业作为助推全省脱贫攻坚的重要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提出用3年的时间,力争全省食用菌产业带动50万人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