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讯息

“茶云”推动贵州茶产业“逆袭”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精心培育“名茶”,破解品牌之殇

  曾几何时,多家其他省份的茶企在贵州大建生产基地,产品直接贴牌销售,这让贵州茶产业发展陷入尴尬的境地。品牌之殇,成为贵州茶产业的一块心病。

  2014年5月,贵州省政府出台《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大力实施黔茶品牌战略,重点支持以“都匀毛尖”为代表的“三绿一红”(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品牌发展,建设全国茶叶强省。自此,贵州茶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期。

  贵州大力发展一批知名茶企业和茶产品,制定“黔茶”品牌认证体系,定期开展品牌认定活动,评选10个茶产品进行重点扶持,整体宣传推介,推动形成“黔茶”系列品牌产品。记者从贵州省茶协了解到,2016年贵州茶叶产量、销量均实现20%以上的增长,茶产量28.4万吨,综合产值超过了500亿元。随着贵州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基地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集约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这些都进一步奠定了贵州茶产业在全国的地位。

老百姓喝上了便宜好茶

  过去,由于贵州一些茶企片面追求单芽,只采摘春茶,一亩茶园只能产二三十斤单芽,动辄上千元一斤,虽然价格昂贵,茶农却赚不到钱。对此,相关部门开始对茶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引导企业延伸“大众市场”,让老百姓喝上便宜好茶。

  例如,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贵州省农委曾联合发布《贵州茶叶品牌产品标准和技术规程》,规范了产地范围,还调整了鲜叶等级要求,对农残零容忍,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细化了茶叶加工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严格规范加工场所条件,并制定了统一保质期。如今,通过鲜叶等级的调整,鼓励企业生产一芽一叶、二叶、三叶,不仅延长了茶叶采摘期、增加了茶农收入,提高了大宗茶青的下树率,而且还让老百姓喝上了便宜的好茶。

  据统计,2017年,贵州茶叶出口量超过2300吨,贸易额超过7100万美元。相较于去年同期,出口量增长超过150%,贸易额增长超过110%,这也是贵州茶叶出口近三年来首次出现出口量和贸易额的双翻倍增长。(中工网记者李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