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市2019年农业春耕备耕情况
赤水市2019年农业春耕备耕情况
一、春耕备耕情况
(一)农资贮备。据统计,我市2019年化肥总需求0.28万吨,已备0.28万吨,已销售0.06万吨。其中,氮肥需求量0.09万吨,已备量0.09万吨,已销售0.02万吨;磷肥需求量0.04万吨,已备量0.04万吨;钾肥需求量0.01万吨,已备量0.01万吨;复合肥需求量0.14万吨,已备量0.14万吨,已销售0.04万吨。农药需求量30吨,已备量20吨,已销售1吨;农膜需求量150吨,已备量150吨,已销售20吨。杂交水稻种需求量50吨,已备量17.75吨,已销售1吨;杂交玉米种子(含糯玉米种)需求量21.75吨,已备量34.03吨(含糯玉米种)。农资贮备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
(二)农资价格。今年,我市农资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平稳。杂交水稻大宗品种平均单价55元/公斤(两系杂稻最高140元/公斤),杂交玉米平均单价45元/公斤,脱毒马铃薯平均单价4元/公斤,化肥平均单价2.45元/公斤,其中:氮肥2.48元/公斤,磷肥1.15元/公斤,钾肥5元/公斤,复合肥1.7元/公斤;农药平均单价24元/公斤,农膜平均单价13元/公斤,有机肥平均单价2.0元/公斤。
(三)生产动态。全市计划春耕总面积16.5万亩,其中,水稻9万亩,玉米1.5万亩,马铃薯6万亩。据统计,目前已完成整田3.5万亩(其中,犁田1.5万亩),整土2.0万亩。
(四)新情况、新特点。一是随着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面积不断增加,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二是生产主体上,散户种植逐渐减少,通过流转土地开展中药材、蔬菜、水果、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的大户和合作社逐渐增多。如官渡镇已栽植红心蜜柚5595亩。其中2016年玉皇村、和平村、金宝村栽植大苗165亩,2017年栽植3114亩,2018年栽植2316亩,到2020年发展12000亩。丙安镇三佛村猕猴桃基地项目位于三佛村南坳田、三尊佛、朝门口3个村民小组,由致富带头人黎宴兵组建的三尊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承建,现已种植猕猴桃600余亩,发展基地8个,总投资400余万元。三佛村石笋组,2015年招商引资引进泸州人张启宣,与本地群众共同出资组建赤水市杜鲜燕财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承建。该项目总投资800余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32万元。现已流转土地1417亩,其中种植佛手1244亩,育苗173亩(育苗大棚9330平方米),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基地内套种菊花300亩,并与赤水市绿康公司对接,种植蔬菜1000亩用于学校营销餐。三佛村花卉苗圃基地位三佛村朝门口组,引进四川省泸州市商人李勇投资建设的花卉苗圃基地,基地占地面积500亩。元厚镇近20年时间发展6000余亩;总规模10000亩,相对集中连片发展6000余亩,其中100亩以上果园4个,50—100亩果园12个,现在拥有龙眼在8000亩,产业基本具有基地规模雏形,常年产量在50万斤左右。
二、面临的突出问题、新问题
(一)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农业从员人员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大幅减少,农业用工成本大幅上升。农村呈现严重土地搁荒现象。2018年水稻种植面积约3.5万亩。
(二)农产品价格上升空间不大,利润受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的双重挤压,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农业生产积极性受挫。水稻种植面积极大幅缩减。
(三)农资价格不断攀升,农业生产投入不断增加,效益比较低。
(四)随着农业结构调整,面临产品销售问题越来越突显,规模和效益难以平衡,存在极大市场风险。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加大对生产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水平,增强农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二)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禽、中药材、花卉、果蔬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三)优化农作物品种结构,利用生物多样性,恢复农业自然生态平衡。
(四)加强农业保险政策落实,增加农户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
(五)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及时提供病虫害防治信息,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户对农药使用投入。
(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利用各种中央、省补助示范项目和财政整合项目资金,扶持盘活农业经营主体,达到适度规模经营,做好产销对接,能够带领一方群众抓好农业生产。
(七)做好气象灾害天气预测预报,做好防灾减灾宣传动员及灾后恢复生产指导。
(八)结合乡村振兴,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