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讯息

农时不误 春光不负 ——黔南州抓好春耕 生产誓夺“双胜利”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农时不误 春光不负 ——黔南州抓好春耕

生产誓夺“双胜利” 

农谚说,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

美丽春日,农时不误。在黔南州,勤快的农民,趁着春光,纷纷走进田间地头,播种希望,耕耘美好生活。

今年以来,黔南州上下围绕“调结构、提质量、扩规模、增效益”的总体目标,抓紧抓实春季农业生产,扎实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毫不松懈、持续加力,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为完成全州年度经济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黔南州各地春耕生产有序展开。

数据显示,截至3月15日,全州完成春播面积176.87万亩,较去年同期增加6.11万亩。化肥、农药、农膜、种子储备充足。755家县级以上 龙头企业全部复工,人员到岗率90.13%。各县(市)按照“三包保四落实”(县级包到图斑、乡级包到地块、村级包到户头,落实到地块、替代作物、经营主体、责任人)要求推进调减低效作物,种植蔬菜、茶叶、水 果、中药材、刺梨等替代作物 47.23 万亩(其中流转土地调减面积20.54 万亩),占全年调减任务的76.07%。

惠水县羡塘镇茭白育苗基地

落实州领导领衔督导和农业专家联系包保县制度,做好跟踪指导服务,确保应调尽调区域“替上来、稳得住、有效益”,力争在清明前全部完成调减任务。

同时,以优化布局为抓手,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面覆盖到坝区、到乡村,全面优化种养结构,各县(市)落实“五个一”包保责任制(一个坝区、一个方案、一名县领导、一个技术团队、一个以上经营主体),完成“一坝一策”方案编制,在建高标准农田7.13万亩,县级以上龙头企业309家入驻坝区开展生产经营。

全年计划推行“菜—菜—菜”模式5万亩,目前完成4.86万亩;“菜—菜”模式 9.56 万亩,目前完成 3.02万亩;“菜—(稻+鱼、鸭、虾)—菜”模式5万亩,目前完成3.93万亩;“(稻+鱼、鸭、虾)—菜”模式26万亩,目前完成3.42万亩;长效经济作物16.44万亩,目前完成15.06万亩。

主导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坚持分类施策,茶叶、蔬菜、水果、刺梨、烤烟产业集中精力做好提质增效。

        罗甸县木引镇海升公司柑橘种植基地正在进行采摘

截至3月15日,建成茶叶提质增效示范基地1.2万亩,开采茶园面积74.4万亩,产值 7.84 亿元;推广“321”高效栽培模式,建成规模化标准化基地28万亩,辣椒、瓜类等优势单品种植面积20万亩(次),蔬菜种植面积70万亩(次),产量55万吨;完成果园提质改造面积2.2万亩,新增百香果种植面积3.58万亩;完成刺梨提质增效刺梨7万亩,依托惠水刺柠吉、贵定汇源天泷刺梨产业园等项目,完成加工产值3.5亿元。

同时,用足国家和省、州支持生猪恢复生产系列政策措施,实施“大场带小场、防疫保生产”专项行动,全州年内启动实施生猪养殖项目22个(总投资34.14亿元、设计产能242.9万头),目前开工建设 18个;生猪州出栏21.73万头,产值9.13亿元;生态家禽出栏490万羽,禽蛋产量0.55万吨,产值4.68亿元。中药材、石斛、食用菌产业突出扩大种植提高总体产量;生态家禽、生态渔业、桑蚕通过推广应用绿色种养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特色优势产品种养规模和产值。

紧扣促进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发挥州县农业投资公司“为订单找基地为基地找订单”的作用,突出主导州内市场、抢占贵阳市场,做好做实产销对接,以点连线带面发展“庭院经济”,提升农村脱贫和全面小康的含金量,建设美丽乡村幸福家园。聚焦农民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用好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吸纳更多农民就近就地务工。继续下大力气培育和招引农业龙头企业,落实好扶持奖励政策,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形式,推进“村社合一”全覆盖,帮助农民稳定获得订单生产、劳动务工、反租倒包、入股分红等收益,确保农民持续增收、稳定增收。

强化督查问效。落实好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突出把解决的问题找准,突出今年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突出为后续发展超前谋划,突出形成新发展机制。进一步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拟在4月中下旬开展以“六个一”(一个样板坝区、一个茶园(果园)、一个规模养殖场、一个庭院经济示范村、一个“村社合一”示范点、一个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示范点)为主题的农业产业观摩会,鼓励先进,取长补短。不断加强领导、加强调度、加强督导、加强检查,完善州县联动工作推进机制,加强基层落实能力建设,确保农村产业革命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