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讯息

务川县“四个三”模式推动花椒产业 迅速“裂变式”发展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务川“四个三”模式推动花椒产业 迅速“裂变式”发

   

务川自治县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领导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把花椒作为全县主导产业,紧盯4个月内完成30万亩的发展目标,对照产业发展“八要素”,全面打响农村产业革命攻坚战,推动农业产业迅速实现“裂变式”发展。

  一、 强化“三个在前”,掀起“全民花椒”的发展热潮

坚持把发展壮大花椒产业作为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动员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到花椒产业发展中,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花椒产业革命。一是干部带头引领走在前。按照“党建引领、干部带头、群众参与”原则,鼓励支持党员干部带头领办花椒产业基地,充分调动群众发展花椒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决杜绝“一时兴起”发展思想,让群众变旁观者为参与者,重拾发展信心。全面整合驻村工作队、“2+N”干部等攻坚力量,统筹抓好抓实花椒产业宣传、栽植协调服务等工作,不断充实花椒产业发展队伍力量,形成了领导带头干、干部领着干、群众跟着干、大家一起干的“全民战椒”良好氛围。目前,全县共整合镇村干部1066名、驻村工作队员205名、2+N干部2609名投身花椒产业发展最前线。二是发动全民参与干在前。县、乡、村三级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微信网络、宣传标语等宣传舆论平台,线上线下同步宣传发动,并利用疫情防控封闭式管理期间走访排查机遇,深入群众家里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和群众动员,组织引导群众思想上认可花椒,行动上支持花椒,广泛参与到种植花椒产业发展上来。截止目前,全县已组织超过12万劳动力参与花椒产业发展。三是研究制定政策谋在前。坚持“生态优先、科学规划、市场主导、因地制宜、龙头带动、党建引领”思路,针对群众关心的“怎么去干、能不能赚”问题,县委县政府“想谋划、出实招”,召开县委全会专题研究,制定出台《关于发展壮大花椒产业巩固脱贫成效助推乡村振兴的决定》,明确了栽植要求,规划了栽植路径,完善了栽植配套,强化了栽植保障,全方位对花椒产业发展做了详细的研究规划,特别是针对资金保障的问题,除科学用好15万亩退耕还林奖补资金外,还大力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确保集中连片花椒产业基地管护费达到1600元/亩,切实让花椒产业栽得下、能结果、增收入。

二、突出“三个抓手”,筑牢“惠民花椒”的坚强保障

立足务川土地广博的资源优势,以抓组织领导为保障,抓示范基地为重点,抓经营主体为核心,迅速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决心,誓把花椒产业发展成“惠民产业”,为推进乡村振兴夯实产业基础。一是抓关键少数,确保“组织有力”。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县直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全县花椒产业发展统筹协调、组织实施、政策制定等工作。全力推行一名县级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个技术团队、一套推进计划“四个一”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发展中的各类问题。同时,充分用好驻村工作队力量,统筹抓好抓实花椒产业宣传、栽植协调服务等工作,形成政府牵头、部门协作、镇村实施的三级联动机制。二是抓示范基地,确保“带动有力”。坚持“集中连片、宜种全种、规模发展”原则,发挥坡耕地、荒山、荒坡等生态资源优势,突出示范基地带动效应,促进花椒产业规模化发展。着力规划创建县、乡、村三级示范基地,打造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花椒专业生产村和集中连片花椒产业示范带,全面提高花椒种植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目前,全县已累计建成万亩县级基地4个,镇级千亩示范基地16个,村级500亩以上示范基地120个,真正实现了“村村有基地、户户有花椒”。三是抓主体培育,确保“引领有力”。按照“外地引、本地育”的工作思路,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模式,积极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进一步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充分考虑镇村实际,鼓励推行“村社合一”模式,构建党群抱团式发展花椒产业大格局。目前,全县累计培育1000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3家,1000亩以上经营主体47家,示范带动职业椒农139人,花椒产业种植示范户150户和领办花椒基地的合作社47个,全县花椒种植累计面积接近30万亩,力争2021年辐射带动50万亩。

三、坚守“三条底线”,塑造“亲民花椒”的特色品牌

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理念,以新时期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需求为导向,严控椒苗质量,加强规程管理,建全花椒生态产业体系,守牢花椒质量安全的底线,高起点塑造务川有机生态花椒特色品牌。一是坚守“生态”底线树品牌。严格实施花椒有机管理,强化从种苗到采摘的过程管控,推广病虫生物防治技术,最大限度减少使用农药和化肥,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花椒。积极推行花椒绿色生产方式,坚持从椒园到餐桌全过程安全监管,强化椒园基地环境监测管理,确保花椒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二是坚守“标准”底线抓品质。因地制宜选取适合务川自然环境的“九叶青”“大红袍”花椒品种,从源头上保障花椒产业的生命力。为确保“栽植一片、成活一片、见效一片”,严格按照“三不准一严禁一提倡”技术规程,始终坚持当天起苗、当天装车、第一时间将苗木配送到栽植地块,实行“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验收原则,严禁弱苗、病苗入土栽培,确保花椒栽植高质量推进。三是坚守“技术”底线保质量。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大“借脑用脑”“借力使力”力度,积极与贵州大学农学院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充分利用省市科技特派员和“万民农业专家服务三农”团队资源优势,建立花椒产业技术培训体系和服务体系,积极采取外出考察学习、开设田间课堂、开展现场教学等方式,将“专家、辅导员、农户”紧密联系起来,按需分级分类开展栽培技术、疫病防治技术培训,着力提升椒农职业化程度。截至目前 ,全县共举办花椒栽植技术培训会120余场次,网络培训600余场次,分户开展技术培训460场次,覆盖椒农10000余户。

四、建好“三个机制”,创造“富民花椒”的发展奇迹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着力解决花椒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发展难”“见效难”“销售难”等问题,让花椒变为群众手中的“香饽饽”。一是建好稳定增收机制。按照“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发展思路,巩固原有“8个10万亩”传统产业,因地制宜发展花椒配套产业,配套实施“十千亿”工程,即在花椒产业基地配套发展10万群蜂、1000万羽鸡、1亿棒食用菌,积极探索“花椒+大豆”“花椒+花生”“花椒+辣椒”等发展模式,千方百计打造花椒系列绿色生态附属产品,大力提升产出效益,全面提升花椒产业综合效益,促进群众增收见效,真正把“花椒树”变成“摇钱树”,把“花椒地”变成“聚宝盆”。二是建好利益联接机制。鼓励农户通过土地资源、退耕还林资金和扶贫资金等方式入股花椒经营主体,动员合作社通过劳务服务与经营主体进行入股分红,建立完善“按劳分配”的利益联结机制和“按股分红”的入股分红机制,促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形成紧密相连的产业发展共同体。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务工和入股分红等多种方式增加收入,经营主体基地管护所需劳动力优先使用土地权属农户,着力构建利益联结合理、运营模式可行、群众参与面广的产业发展机制。三是建好产销对接机制。紧紧依托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连接基地和市场的桥梁作用,由县农投公司采取订单收购模式,按照保底价格进行收购,市场价高于保底价时按照市场价收购,并将花椒销售利润的5%返还各村作为村集体经济收益。强化龙头企业与毗邻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省内外花椒精深加工知名企业合作,全力搭建花椒产品销售“直通平台”,助推花椒产业真正成为群众的致富产业。目前,正在规划建设全县花椒集散交易市场1个,围绕精深加工、全产业链申报绿色产业基金项目2个,拟建设烘干、储存、保鲜等加工厂房7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