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格凸河镇:花灯戏倡文明新风 好生活蒸蒸日上
“广大的农民群众是真勒有智慧,现在的精神生活丰富让人陶醉。唱歌跳舞都好,抽烟喝酒少搞,茶余饭后多到活动广场跑跑。”“奢侈浪费只会让人欠下生活账,勤俭节约才是我们主导的风尚。红白喜事简办提倡四菜一汤,整治滥办酒席生活才不会紧张。”“拒绝天价彩礼,严禁恶性攀比,反对婚闹恶习,安全摆在第一。”
……
亲切的方言说唱伴着欢快节奏,热闹的苗乡花灯戏上演。9月1日,紫云自治县格凸河镇《美丽家乡格凸河》从全国200多个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作为正式参演的11个节目在北京演出,被评为第三届“县乡长说唱移风易俗”优秀节目。当农村小广场上的节目搬上了北京的演播厅,形式喜闻乐见、内容寓教于乐,这样的方式激励了广大农民群众持续推进移风易俗的信心和决心。
为创新做好农村移风易俗宣传和教育引导,营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氛围,格凸河镇积极总结经验,探索新做法,党员干部用实践总结出移风易俗“三步曲”,创建“乡风文明”示范点,在全镇范围内构建文明乡风氛围。
强化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格凸河镇从扩大正面宣传教育入手,大力宣传移风易俗新风尚,着力营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社会氛围,做“透”群众工作,让群众支持并参与进来,摒弃陈规陋习。一方面通过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系列活动,充分利用村级小喇叭、宣传栏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文化下乡”等文艺表演活动,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全镇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召开党员干部大会、小组会、院坝会等形式给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常打招呼、说事理,在各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移风易俗作为必讲内容,积极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理念。截至目前,全镇政策宣讲志愿服务队总计完成服务时长500余小时;各村(社区)总计召开党员干部大会、小组会、院坝会等各类会议110次,宣传到户6000余户。
做到“两个认同”,约束行为规范——针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消费”等陈规陋习现象,镇党委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移风易俗工作,确定“政府引导、村级自治、群众参与”的工作思路。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征求意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在充分尊重传统民俗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不同陋习,制定符合村组实际的《村规民约》,并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充分酝酿讨论、表决通过,努力做到“价值认同”、“行为认同”。目前,全镇11个村(社区)都讨论制定了符合本村实际的《村规民约》,将移风易俗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成立了村民理事会,大力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由村党员干部或德高望重的人员担任村民理事会负责人,做到“红白喜事打招呼”,提前介入上门点对点做群众思想动员工作,村两委及工作队也深入走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进行劝导宣教,有效地改善了原先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风气。
丰富文化建设,增强精神动力——格凸河镇始终坚持把“堵”与“疏”有机结合起来,在加大专项治理的同时,做好群众文化建设。一是完善文化活动基础设施,在上级文化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重视下,全镇共建成村级综合文化中心11个,村级综合文化中心覆盖率达到100%,建成标准化综合文化站1个,村级图书室全覆盖,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评先选优树典型,全镇大力开展宜居乡村文明户、精神文明示范户等述评活动。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为主题,结合日常工作不定期召开各种主题的干群评议会,群众评议干部、干部也评议群众,其中一项就是围绕移风易俗评选出一批文明示范户,通过村级文明超市奖励发放一定的生活物资,在各村(社区)红黑榜进行公示,达到以奖代惩的示范效果,进一步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通过打造示范以点带面的方式,在全镇营造了一个除陋习、树新风的良好氛围,对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11个村(社区)已评选文明户400余户,发放物资金额达到2万余元,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全力支持和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