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贵州省秋冬种防渍害技术指导意见
今年秋种以来,贵州降雨量和降雨日数偏多,使部分稻田田间积水较重,土壤持续过湿;加之气温偏低,致秋种生产进度偏慢。当前正值油菜、小麦播栽,出苗管苗的关键期,据最新天气预测,未来10天,气温回升,以阴雨天气为主,不利于散墒。为夯实保面积、促丰收基础,各地要抢播抢栽,制定指导意见如下。
一、油菜
(一)不利于机械化作业的,以栽代播保面积。采用移栽的方式保证油菜种植面积,移栽前开三沟,然后掏高厢起高垄移栽,降低因土壤湿度大、通透性差造成的渍害,确保油菜正常生长。
(二)未播种区应按气候条件调整品种。选择耐渍、耐迟播、耐密高产高油高抗中早熟油菜品种,播栽后有利于发挥品种的早发高抗优势,形成壮苗过冬。
(三)加大播种量,减少底肥施用量。根据播期调整播种量。采用机械化直播的用种量调整为400克/亩以上;采用无人机飞播的调整为500-600克/亩,发挥群体优势,以密补迟。雨水过多容易使田间肥料流失,应采取少量多次施肥策略。每亩底肥建议使用25-30公斤。
(四)加强药剂拌种。在播种前采用多菌灵、迈舒平、锐胜等拌种,控制萌发期的烂根死苗,提高油菜幼苗成活率,增加抗逆性。提早施用提苗肥促秋发。
(五)加强田间管理。采用直播方式的,当叶片达到2-3叶期,每亩立即追施5-10公斤尿素提苗。采用育苗移栽方式的移栽到大田后10天左右每亩立即追施10-15公斤尿素。待天气好转后及时中耕松土,破除土壤板结,提高油菜根系活力,促弱转壮,保证油菜正常生长。
(六)开展病虫草防治。今年因田中湿度大,雨水偏多,使用封闭除草易造成药害,同时防除杂草效果不佳。应采用选择性除草剂除草。在5-6叶期采用烯草酮防除禾本科杂草,采用草除灵防除阔叶类杂草。易爆发根腐病,立枯病和霜霉病,注意苗期及时防治,出苗后可每隔7-10天喷施一次保护性杀菌剂(如百菌清),连续2次,同时关注蚜虫等虫害,发现少量虫害时,优先采用物理防治(如黄板诱杀),必要时选用低毒杀虫剂喷雾防治。
二、小麦
(一)不利于机械化作业的,改人工播种保面积。正在播种的地区,要清洁秸秆、深开三沟加快散墒,墒情改善至耕层土壤含水量下降至80%,掏高厢窄行条播或均匀撒播,降低因土壤湿度大、通透性差造成的渍害,确保小麦正常出苗生长。
(二)待播种区应按气候条件调整品种。选择耐渍、耐迟播、偏春性品种,播种后有利于发挥品种的早发高抗优势,形成壮苗过冬。
(三)适当加大播种量,科学施肥。根据播期调整播种量,在力争在11月中旬前播完。晚播麦要适当增加播种量,一般每迟播一天增加0.25公斤/亩,以密补迟,发挥群体优势。雨水过多容易使田间肥料流失,应采取少量多次施肥策略。底肥建议增施氮磷肥和有机肥,补充硫、镁、锌、硼等中微量元素肥料,保持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供应平衡。优先选用缓控释肥料,避免因养分集中释放、土壤水分偏多造成烧根烧苗和养分流失。
(四)播种时要强化药剂拌种。优先选择成品悬浮种衣剂进行小麦种子拌种或包衣。拌种时可选择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免疫诱抗剂,提高小麦出苗率和抗病、抗逆性。尽量避免土壤低温高湿条件下使用戊唑醇、三唑醇、三唑酮、烯唑醇等药剂拌种或包衣,以免产生药害。
(五)加强草害预防。翻耕或旋耕播种的地块,优先选用播后苗前土壤封闭除草措施。土壤湿度大、只能采用撒播方式的晚播地块,建议冬前暂不作除草处理,可在明年早春根据田间杂草发生种类和出苗情况,选择相应的除草剂喷施或机械除草。除草剂喷施时间要选择日平均气温不低于5℃时进行,同时避免施药前后5天内有强降温导致产生药害。
(六)加强田间管理。根据土壤墒情和小麦苗期长势,调控追肥时间和用量,坚持少量多次,每亩立即追施3-5公斤尿素提苗,如果冬前分蘖少长势弱,可增加追肥次数。待天气好转后及时中耕松土,破除土壤板结,提高小麦根系活力,促弱转壮,保证小麦正常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