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242号提案的答复
A
黔农提复字〔2025〕157号 签发人:张集智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
第1242号提案的答复
民革界: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推动贵州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感谢你们对我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议完善发展规划,加强标准化建设力度”建议的答复
一是在道地中药材及其种植培育标准研制方面,已会同多部门推动“贵药”大品种遴选,后续将加快推进,三季度前报遴选品种目录,联动大品种链主企业制定发展方案。已制定天麻、白及、铁皮石斛、箭叶淫羊藿等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范,天麻、黄精、半夏等道地药材流通标准和“贵天麻”道地药材质量标准;会同省药监、工信、林业和中医药管理5部门启动中药材GAP基地建设,推动优质优价、优质优选。省市场监管局也在加快推动以天麻为代表的黔产道地药材种植、生产技术标准制定,鼓励行业协会和企业制定相关标准,从多方面助力中药材标准化建设。二是支持黔东南州黎从榕地区开展瑶药相关品种野生变家种技术研究。三是组建中药材专家综合组和重点单品行动组,聚焦重点时节,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实施农技人创新创业行动,发布“中药材生态化栽培技术示范推广”等基础榜单、“揭榜挂帅”榜单,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下一步,我厅将加强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分区分品种打造标准化生产示范点,推广生态种植、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绿色防控技术、林-药高效种植等模式。坚持“稳面积、调结构、增效益”工作总基调,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推进绿色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推进我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关于“建议加大道地中药材野生资源保护和研发力度”建议的答复
一是我厅高度重视中药材资源保护利用,近年来累计安排资金568万元,开展了天麻地道药材原生境保护,建设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和资源圃、开展品种创新攻关和展示评价、建设中药材种苗良种繁育基地。二是把“中药种质资源保护、鉴定”新增到正在编制的年度科技计划项目指南中,支持贵州中医药大学、关岭县与张伯礼院士团队共建“贵州关岭喀斯特中药民族药野生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中心”,并获省民宗委中央资金建设关岭县中药民族药种质资源保育基地。三是安排贵州省中药材产业集群项目中央财政资金350万元和省级财政种业发展项目资金100万元支持贵州中医药大学建设“贵州道地药材种质资源库及种质资源评价平台”,开展100种贵州特色道地药材种质资源的精准评价,已收集保存优异药材种质资源1200余种7000多份,为中药材民族药材后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持续支持贵州中医药大学“省级中药民族药资源种质库”设施设备建设,加大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力度。推动成立地方标准委员会,持续修订完善贵州民族药地方标准,从资源保护、鉴定研究到标准制定,构建全链条的保护和研发体系,促进中药种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我省中药材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和保护。
三、关于“建议加快中药资源开发力度,提升产业化水平”建议的答复
在产业融合和招商方面,推动中医药产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开展“中医药+”招商,已成功推动多个项目落地。如华东医药收购贵州恒霸药业、一心堂药业集团的贵州道地药材全产业链数字化项目等,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我们将继续深化“+中医药”和“中医药+”模式。省发展改革委将加快推动贵州省“十五五”康养规划出台,省文化和旅游厅将推进中医药与温泉融合发展课题研究,打造更多优质的中医药康旅线路。同时,我们将加强与药企的紧密合作,推动道地药材、药方、药品的系统研发及研发成果的市场转化,积极支持企业开发食药物质产品,通过产业融合和创新发展,全面提升中医药产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推动我省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利用广东与贵州结对帮扶关系,推动粤黔协作共建省级中药材产业园,主动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强化与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的合作,开展中药材资源开发与利用、精深加工产品研发,拓展香港、澳门、东南亚市场。支持“药食同源”生产企业开展“圳品”认证,推动相关产品进入深圳高端消费市场,加盟集采集销联盟,提高“贵药”产品市场占有率。深化产业开发,通过“中医药+”招商引进龙头企业(如华东医药),推动省发改委加快“十五五”康养规划出台,联合文旅部门打造康养旅游线路,促进道地药材研发成果转化。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2025年6月20日
(主动公开)
(联系人:刘佳慧;联系电话:0851-85864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