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对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35号建议的答复
A
黔农议复字〔2020〕25号 签发人:杨昌鹏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对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35号建议的答复
郜芬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拓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路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中涉及我厅相关职能内容答复如下:
一、打造美丽休闲乡村,培育乡村旅游精品
为推进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培育一批美丽休闲乡村。经过地方推荐、专家审核和网上公示等程序,我省向农业农村部推荐的铜仁市万山区高楼坪乡青年村8个村等被评为2019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下一步,我们将结合铜仁市少数民族村寨的特色,向农业农村部推荐更多的美丽休闲乡村。
二、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
2020年,我厅在铜仁市沿河县中界镇高井村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主要围绕亮化、排污沟治理、新建文化广场等方面开展,通过项目的开展,补齐该村脱贫攻坚成果、改善该村人居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满意度,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
三、加强特色产业发展,助推农民增收
为帮助铜仁地区特色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发展提升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自我造血能力,结合铜仁市适宜发展茶园地区较多的实际,切实把茶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紧密起来,助推茶企增效、茶农增收、农村富美,使铜仁茶产业得到了跨越式发展,2019年,铜仁投产茶园面积达到125万亩,占到全省五分之一强,其中石阡县投产茶园29.72万亩。全市茶叶总产值108.9亿元,带动贫困户涉茶人数9.19万人,带动贫困户脱贫人数4.4万人,涉茶贫困户户均增收2696元。
四、推进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培育农村产业增长点
为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增长点,2018年在思南县塘头镇、江口县闵孝镇、德江县合兴镇;2019年在万山区敖寨乡、石阡县龙塘镇;2020年在印江县木黄镇实施了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围绕辣椒、蔬菜、茶叶、食用菌、特色生态渔业等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优质化的绿色高效生产基地,深入推动项目实施地农产品产后加工增值,挖掘农业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文化价值,培育壮大乡土经济、乡村产业,促进项目地的乡村全面振兴。
五、实施产业联合体建设,打造企业、合作社和农民利益共同体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发〔2017〕81号)后,省农业农村厅大力支持铜仁市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截止2019年底,铜仁市共有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下简称龙头企业)90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128家、市级龙头企业314家、县级龙头企业462家。全市龙头企业,共有固定资产净值79.1亿元,销售总收入93.95亿元,利润总额12.95亿元。龙头企业员工总人数为6.3万人,其中农民工人数5.16万人。龙头企业带动农户23.19万户,直接带动农户增收15亿元,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0041户,其中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1.84亿元。
六、开展农银企产业共同体建设,为农业产业化提供资金保障
为帮助铜仁市农业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在省农业农村厅实施的农银企产业共同体创新试点中,做好对铜仁市试点工作,2019年支持铜仁市农银企产业共同体创新试点项目3个:石阡县种植加工一体化项目1500万元、玉屏县食用菌产业化深加工项目2850万元、沿河县食用菌农银企产业共同体项目1700万元。2020年,经项目申报、筛查、评审,铜仁市5个项目纳入农银企产业共同体创新试点储备库。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2020年6月12日
(附注: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刘驰名;联系电话:0851-85282216)
附件:
黔农议复字〔2020〕25号(235A)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35号建议的答复.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