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 第310号建议的答复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
第310号建议的答复
李多维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黔东南州麻江等县市做大做强锌硒米特色农业产业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发展壮大地方特色农业产业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将做大做强锌硒米特色农业产业纳入省“十五五”规划重要内容,把发展壮大“中国锌硒米之乡”品牌作为省级农业发展战略,高位推动锌硒米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的答复。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锌硒米等优质稻产业化发展,将优质稻产业纳入《贵州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贵州省“十四五”种植业发展规划》中加快推进。形成以黔东南榕江、黔北湄潭等地为重点区域,以锡利贡米、大粒香为代表的高端优质稻产业带;以黔东南、黔南、黔北、黔东北、黔中、黔西南为重点区域,以黔禾香1号、T香优557、宜香优、野香优等为代表的优质稻产业带;以黔东南、黔南中高海拔区,黔北中海拔区和黔西北为重点区域,以香禾糯、黑糯米、象牙软米、红米为代表的地方特色优质稻产业带。目前,全省认证富锌米有开阳县、丹寨县、麻江县、凤冈县等地。
下一步,省级将围绕优质稻产业化发展,将支持锌硒米发展纳入省“十五五”有关规划内容,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高锌硒米等优质稻产业化发展水平。
二、关于“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组织省内科研院校、农业龙头企业等相关农业种业技术力量,开展高产优质锌硒米种业技术攻关,强化政策支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抓住种业发展关键环节,培育壮大种业企业,打造锌硒米种业强省”建议的答复。
锌硒米主要与土壤中锌硒元素含量相关,水稻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吸收锌硒元素,大米中硒元素达到40—600微克可认定为富硒大米。从全国富硒产业生产情况看,主要依托外源施用含硒肥料增加产品硒含量,从育种方面开展有关研究价值不高。目前,省级主要在锌硒米栽培方面开展研究,在育种方面尚未启动相关研究。省内锌硒米无专用品种,现有品种主要为优质稻品种。2023年以来,省级安排资金60万元用于黔北和黔南特色水稻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安排120万元用于天柱县、岑巩县和玉屏县水稻制种基地建设,安排230万元用于贵州优质特色水稻资源研究与新组合选育。与中国水稻研究所签订三年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研发合作协议,创制适应贵州的优质香型、产量和抗性兼顾的优势杂交水稻品种。
下一步,省级将继续加强水稻种质资源保护,深化与中国水稻研究所胡培松院士团队和贵州省水稻研究所合作,开展水稻育种创新核心技术攻关,为锌硒米等优质稻产业提供种业支撑。同时,加大锌硒米栽培方面试验研究,因地制宜做好技术推广,提高锌硒米种植水平。
三、关于“加大优质锌硒米农业人才培养力度,组织、派遣水稻种植专家深入乡村开展技术指导,鼓励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人才,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对长期从事锌硒米种植、加工、销售并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集体、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建议的答复。
近年来,省级高度重视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工作,依托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和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育项目,有针对性开展相关技能培训。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方面开设政策法规、乡村产业发展等培训内容;在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方面,依托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等知名高校,根据学员需求系统编制培训方案,开设特色产业发展等课程。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开展激励农技人员创新创业行动,对实施效果佳、群众评价高、社会效益好的优秀团队和个人,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评先选优上实行“三优先”,激励广大农技人员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服务。2025年服务面积310万亩,其中水稻129.6万亩。持续举办水稻等粮油作物高产竞赛活动,组织各级农技站(中心)、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参加,对产量达标的百亩方、小面积超高产实施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
下一步,省级将继续加大粮油高产高效技术推广力度,继续开展激励农技人员创业创业行动,组织各级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及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训力度,提高政策知晓度和专业技能水平。
四、关于“省级层面出台种粮、种子、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补贴,设立锌硒米水稻种植专项贷款和专项保险项目等系列配套政策,帮助企业、集体、个人应对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促进全省锌硒米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的答复。
在种粮支持政策方面,2024年以来,省级累计安排耕地轮作、绿色高产高效等中央和省级资金40.8亿元用于支持粮油生产种子、肥料、农资等采购及病虫害防治等,降低农户和经营主体种植成本。在专项贷款方面,创新推出“乡村振兴产业贷”,为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零担保费率、免抵押担保、额度30万元—30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5年的低利率信贷产品;将“富民贷”业务开办范围拓展至全省88个县(区),将信贷直通车纳入“头雁”培训课程和省级农业辅导员专题讲座内容;推出低门槛、快审批、利率优惠的“种粮贷”专项产品。2024年发放“乡村振兴产业贷”41358笔97.7亿元、“富民贷”43812户89.7亿元,信贷直通车服务授信30786笔62.17亿元。在保险方面,制定《关于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开展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工作的通知》,2024年全省水稻投保面积552.67万亩(覆盖率64.14%),保费规模1.7亿元,支付赔款5206.73万元。
下一步,省级将持续加大粮油生产政策支持,强化种粮支持政策宣传,支持农户和经营主体多种粮、种好粮。同时,加强与金融、保险机构合作,不断优化信贷产品和创新保险产品,提升金融支农服务效能。
五、关于“省级层面在市场开拓与品牌建设上予以支持,在对外产品展销、推广、品牌目录录入等方面给予“中国锌硒米之乡”品牌支持,组织省内电商平台和官方社交媒体强化宣传,积极提高“中国锌硒米之乡”品牌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强“中国锌硒米之乡”品牌产品市场竞争力,让“中国锌硒米之乡”品牌产品搭上“黔货出山”快车”建议的答复。
近年来,省级加大了优质稻米等农业品牌的持续培育工作。助力黔东南州丹寨县的锌硒米生产企业亮相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通过新华社贵州分社、南方农村报、动静贵州等权威媒体广泛宣传丹寨硒锌米和丹寨硒米产品。与抖音、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合作,为丹寨硒锌米和丹寨硒米提供流量支持。支持榕江县“锡利贡米”纳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在珠三角地区举办“首届大湾区人民最喜爱的贵州农产品评选活动”,黔东南州榕江县“锡利贡米”获最具市场潜力奖,有效提升黔东南州大米产业在港珠澳大湾区知名度。省级印发《贵州省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聚焦数字转型,着力补齐短板,培育推荐农村电商发展“领跑县”、县域直播电商基地、县域数字流通龙头企业以及农村电商带头人等,引导农村电商与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实施主体培育、农村物流提质升级、产业融合集聚、农村电商直播、产业环境优化五项行动,建设高效、创新、协同的农村电商生态圈。黎平县入选2024年第一批全国农村电商“领跑县”典型案例,榕江新媒体电商直播基地入选县域直播电商中心(村播学院)典型案例。
下一步,省级将指导“锌硒米”申报纳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根据黔东南州麻江等县市锌硒米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对于符合标准的,指导申请并纳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支持黔东南州麻江等县市“锌硒米”品牌主体参加消博会、广交会、进博会等展会,通过主流媒体、自媒体等多渠道持续宣传推介。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2025年6月19日
(主动公开)
(联系人:何飞;联系电话:0851-85286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