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建议提案公开专栏 » 提案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34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九三学社贵州省委员会

提出的《关于促进我省精品果蔬产业发展 助力农村经济增长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省果蔬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推动规模化果蔬基地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将水果、蔬菜纳入全省重点发展的12个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坚持省领导领衔专班化推进,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市场化发展,产业发展取得明显突破。在水果方面。全省聚焦百香果、猕猴桃、火龙果、蓝莓、地方名李、特色樱桃“4+2+N”特色优势树种,在规模、标准、品牌上实现重大突破。贵州果园面积从2015年的全国第18位,上升到2023年的第7位,蓝莓、李继续保持全国第一,猕猴桃居全国第三,已形成南北盘江、红水河流域亚热带水果产业带,北盘江、乌江流域特色李产业带,黔中、黔西北猕猴桃产业集群,黔东南蓝莓产业融合发展区。2023年规模化基地达709个,200万余亩。在蔬菜方面。重点发展辣椒、大白菜、萝卜、菜豆、茄子和生姜等特色优势单品,在种植规模、单产水平和集约化程度上取得突破。辣椒、菜豆、南瓜、普通白菜、结球甘蓝面积排全国前3,镇宁生姜15万亩、普定韭黄面积8万亩、惠水佛手瓜5万亩,居全国前列。2023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2189.7万亩、产量3469.9万吨,产业规模进入全国第一梯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南方夏秋蔬菜生产基地。在相对集中连片基地打造示范点,建成生态化栽培示范基地157.6万亩,划定保供基地89.1万亩,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149个、16.5万亩,蔬菜出口备案基地7万亩。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用好农业现代化基金、设施改造提升项目等资金支持,推动产业化集群建设,加强基地道路、排灌等基础设施和集散区采后处理配套设施建设,提升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水平和高产稳产能力。

二、关于“培养技术人才,做好果蔬技术服务指导”的建议

近年来,全省加大产业技术研究推广人才、产业发展人才、市场推广人才三类人才引进培育力度,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好技术服务支撑。在水果方面。成立了百香果、猕猴桃、蓝莓、火龙果、地方名李、特色樱桃、储藏加工等省级专家团队,健全“专班+专家+战队”贵州现代水果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创新“互联网+”“定点指导”等多形式技术服务模式,在水果生产关键期,通过新闻媒体、融媒体、自媒体、工作群等平台进行生产管理技术要点、气象专题服务等信息精准有效推送和技术培训。制定发布猕猴桃、蜂糖李、百香果等10余个重点树种不同时节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在蔬菜方面先后成立了大白菜、菜豆、茄子、生姜、野生蔬菜和省蔬菜质量安全与绿色防控技术等11个专家小分队,为产业提供咨询决策、关键技术研究和培训推广服务。先后举办四届全省蔬菜产业技能大赛及蔬菜嫁接比赛,每年组织全省开展蔬菜产业冬季培训会、夏秋季技术培训会、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和产销对接培训,组织农技人员开展创新创业行动基础性服务和揭榜挂帅,深入田间地头,将论文写在大地上。下一步,我们将深化与国内顶级权威专家团队合作,依托现有的技术体系和省、市、县专家团队,针对生产中面临的突出问题、重大科技需求和农村经纪人短缺等情况,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培养,提升贵州果蔬人才队伍建设和服务水平。

三、关于“拓展产品营销空间和渠道”的建议

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相关决策部署,以市场化为导向,聚焦农业特色产业产销对接,深化巩固省内市场,省外开设销售专区,搭建展示展销平台,强化宣传推介,推动果蔬线上线下销售,有效提升我省果蔬知名度和销量。在水果方面。广州江南市场贵州精品水果展示销售档口已正式开业,建立了贵州水果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销售窗口;持续推动京东、首杨等渠道商在优势品种优势产区创建“定制果园”;大力构建“京东+”“首杨+”贵州精品水果的销售模式及网络。2024年一季度,我省水果类产品通过线上主流电商平台销售58.89万件、1715万元。在蔬菜方面。省内构建较为完善畅通的市场流通体系,打造8个针对省外主要目标市场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完成“3+6”一二级农批市场改造升级,建成36个重点农批市场、1140个农贸市场,大力推进农超对接、基地直采。推动49个企业组建贵州省蔬菜产销联合体,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成渝经济圈和对口帮扶城市等主要目标市场,建成138个贵州绿色农产品分销档口。上海蔬菜集团销售贵州蔬菜由2019年的6万吨提升到目前的26万吨,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销售占比由脱贫攻坚前不到1%提升到目前的7%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拓展市场和销售渠道,引导骨干流通企业和合作社、家庭农场打造产销联合体,提高规模化产销对接能力。充分利用“一码贵州”等本土电商平台和重点企业,联合淘宝、京东、美团、抖音、拼多多等头部平台,创新开展电商消费和直播销售活动。加大培育出口企业,推动直接出口。

四、关于“强化品牌建设”的建议

在水果方面。以市场为引领,围绕“贵果”区域公用品牌,已经完成品牌创建整体方案的制定,召开了“贵果”品牌发布会和广州和嘉兴“贵果”宣传推介会。持续开展推广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我省“镇宁蜂糖李”“修文猕猴桃”“麻江蓝莓”“威宁苹果”“从江百香果”等品牌影响力。下一步,指导协会维护运行好“贵果”区域公用品牌,及时出台百香果、蜂糖李等10多个树种“贵果”团体标准,推动优质产品纳入“贵果”公用品牌打造,带动提升“镇宁蜂糖李”“修文猕猴桃”“麻江蓝莓”等品牌影响力,不断夯实“贵果”品牌质量基础。在蔬菜方面。锚定贵州蔬菜“干净·优质”品牌形象和核心价值,持续开展“黔菜入沪”“黔菜广进”工作,提升“黔菜”公共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通过实施单品品牌战略,在省内外专场推介、品牌营销等方式,打造贵州菜心、湄潭香葱、惠水佛手瓜、镇宁小黄姜、龙里豌豆尖、仁怀豌豆尖等地方特色产品品牌。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以绿色生产理念,全面推广生态化栽培技术,为贵州蔬菜“干净·优质”核心价值保驾护航。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开展品牌推介展销,持续开展“黔菜入沪”“黔菜广进”等活动,在主要目标市场重点打造“黔菜”品牌专区,讲好“黔菜”故事。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2024611

主动公开)

(联系人:王娅联系电话:0851-8528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