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181号提案的答复
贺红早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农民增民致富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省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增收工作。2022年,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印发贵州省促进居民增收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黔府发〔2022〕6号),启动实施促农增收三年行动,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贵州省农民增收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提出34条促农增收政策,组建促农增收工作专班,近3年逐年细化工作措施,强化工作调度,督促促农增收措施落地落实。2023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17元,同比增长8.1%、居全国第5位。城乡收入比2.89,较去年收窄0.11。今年一季度,全省农民收入3820元,同比增8.1%,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7位。
一、关于“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等建议
2023年,我省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做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优化布局复合种养模式,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全年茶叶、蔬菜、园林水果、中药材产量同比分别增8%、3.8%、9.6%和7%;“四肉”、水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2.6%、4.9%。完成“稻+”294.7万亩、“玉米+”509万亩、“林+”3042万亩、“烟+”15.3万亩。农业社会化服务的40个项目县已完成任务面积183.09万亩,完成率119%。今年以来,全省已下达2024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项目资金1.8亿元、产粮大县奖励资金3.87亿元,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已播种109.8万亩;省级安排2620万元支持稻渔综合种养,布局“稻+”复合种养300万亩;下达中央财政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16400万元、任务面积164万亩。
二、关于“发展‘农业+’,促进产业融合”等建议
近年来,我省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实施乡村旅游助农增收攻坚行动,以旅促农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已创建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559个,其中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59个。研究制定《贵州省推进乡村旅游与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至目前,共创建乡村旅游与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深度融合示范点28个。2023年全省大数据与第一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达到44.2,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在农产品营销网络化上,应用电子商务的企业比例达66.1%。
三、关于“开展乡村产业人才等培训,打造乡村文化品牌,促进精神富足”等建议
深入实施“技能贵州”行动,打造“贵州技工”“黔菜师傅”“黔灵家政”“黔旅工匠”等特色技能和劳务品牌,着力培育打造一批技艺技能水平精湛、带动产业就业作用明显、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省级、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和乡村工匠大师队伍。2023年重点围绕苗绣、银饰、蜡染等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开展研修培训32期,其中国培班4期,省级研培班9期、普培班19期,培训人数约900人。完成职业技能培训紧45.3万人次。2023年,将“三下乡”活动作为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深入我省乡村、社区、学校等,开展文化下乡活动300余场。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增加农民四项收入,聚焦补短板、强弱项,整合各方资源,将促进农民增收各项举措落实落地。一是增加经营性收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聚焦“三品”推进“四化”,推进产业“接二连三”。重点推广“稻+”“玉米+”等复合种养模式,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率,实现一地多产、一年多收。二是增加工资性收入。实施“六六就业稳岗计划”,确保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600万省外务工劳动力稳定就业。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就业服务,抓好农民技能培训,推行以工代赈,促进就近就业。提高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三是增加转移性收入。紧盯各项惠民政策补贴按时足额精准发放,开展“一卡通”问题专项整治。对跨省务工一次性交通补贴实行提标扩面并简化申报程序,提高政策兑现率。持续推广“金融社保+”模式,督促各地加快开卡激活进度,增加农户寄带回收入。四是增加财产性收入。扎实推进农村宅基地、“三变”等改革,加快盘活闲置低效资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2024年6月17日
(主动公开)
(联系人:艾立梅,联系电话:0851—8528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