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建议提案公开专栏 » 提案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141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黔农提复字2025145       签发人:张集智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政协十三三次会议

1141号提案的答复

陈龙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打造以岑巩为核心区的黔东水稻制种产业集群发展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省种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出台全省水稻制种产业发展规划”的建议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省自然资源厅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中,提出构建“一环两区五片”的农业空间格局,明确黔东北—黔东南片区优先保障水稻等农产品种植空间。我厅指导黔东南州制定《黔东南州杂交水稻制种产业集群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同时将贵州省黔东南国家杂交水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作为“十五五”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重点储备项目。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十四五”以来,我厅累计争取中央制种大县奖励资金2.5亿元支持岑巩建设水稻制种基地,引进全国种业阵型企业广西兆和实施县企共建,建成科研楼、工厂化育秧中心、精深加工生产线、核心种源繁育基地、产地生产服务中心、智慧系统等设施设备,改造制种基地田间机耕道、生产便道等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基地种子生产能力,成功挤进全国第一梯队,2024年实现制种4.01万亩,产量800余万公斤。

二、关于“支持打造省级水稻制种基地”的建议

一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2024年底,我厅支持岑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8.28万亩,建成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6%,高于全省平均占比18.2个百分比,稳定了核心区产业发展。二是建设省级良种繁育基地。2023年,岑巩县、玉屏县被认定为省级水稻良种繁育基地,给予项目和资金倾斜。2021年至2024年,我厅安排省级种业发展资金93万元支持岑巩开展水稻品种选育、质量控制等,2023年黔东南州安排资金23万元支持岑巩建设杂交水稻种子检验室。2023年至2024年,我厅安排资金130万元支持玉屏、天柱建设水稻制种基地。三是加强东西部协作。2022年至2024年我厅累计支持协作资金260万元打造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岑巩县凯本镇毛口村海龙溪农田取水堰,为制种区域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提供支持;2025年拟安排协作资金70万元支持岑巩县羊桥乡水稻制种基础设施建设。

三、关于“积极培育壮大市场经营主体”的建议

一是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我厅出台了《关于扶优做强种业企业的八项措施》引进全国农作物阵型企业广西兆和入驻岑巩,成立了贵州兆丰种业公司实现县企共建发展,培育了贵州兆丰、贵州筑昇等本地种业企业,目前岑巩有近20家种业企业、制种主体775户,玉屏8家种业企业。二是支持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2023年至2024年,累计安排资金100万元支持贵州兆丰开展水稻资源研究与新组合选育及应用、优质稻新品种选育与应用示范。三是开展社会化服务。2024年我厅安排资金200万元支持岑巩县,为制种产业精准开展机耕、机插、飞防、机收、烘干等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2025年,州级农业现代化资金投入100万元扶持杂交水稻制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四是设立水稻制种产业发展基金。2021年省财政厅出资45亿元设立贵州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基金,2021年至2024年,农业基金共投资制种、育种产业项目6个、9.13亿元,其中,2022年投资岑巩县杂交水稻“育繁推”一体化建设项目1.5亿元;2025年省财政继续安排45亿资金支持,我厅将指导有关单位积极申请。综上,当前已有农业基金可支持水稻制种产业发展,不宜再重复设立支持方向类同或相似的产业发展基金。

四、关于“加强技术培训服务指导”的建议

我省已连续3年发布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示范、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示范方面的“榜单”,号召全省来自高校、科研单位、推广单位等部门的农技专家来“揭榜”,开展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培训服务指导,鼓励农技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我厅出台了《关于扶优做强种业企业的八项措施》支持优势种业企业开展企科合作,与中国水稻研究所、贵州省水稻研究所等省内外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探索科企合作商业化育种新模式;聘请了中国工程院胡培松院士担任岑巩县种业发展顾问,组建“朱速松专家工作站”和“贵州兆丰农作物科学研究院”开展育种联合攻关,推进品种改良,改变过去无自主选育品种现状。目前,贵州兆丰公司与贵州省水稻研究所合作选育的广835、广8198等品种已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五、关于“做好水稻制种风险控制”的建议

一是逐步提高制作保险。2019年起,我省已将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制种保险纳入中央财政保费补贴险种目录,2024年,我厅联合省财政厅等七部门制定《贵州省20242026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黔财金〔202416号),再次明确将水稻制种保险纳入中央财政保费补贴险种,保额由2019年的600/亩增至1500/亩,保费120/亩(农户自缴15%)。全省农险经营主体由最初的人保1家逐步发展为目前的13家,各级分支机构689家,基本形成“覆盖市县,辐射乡镇,服务全省”的农险服务网络,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二是鼓励科技赋能农业保险。《贵州省2024-2026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黔财金〔202416号)明确支持各承保机构践行“保险+科技+服务”,鼓励保险机构持续加大科技投入,联合气象部门等部门资源和技术力量,充分发挥气象监测网络和预报功能,进一步强化防灾防损工作。通过探索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卫星遥感、雷达、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手段,创新和完善标的管理、移动作业、风险管控、产品创新以及增值服务,全面提升农业保险质效。

下步,我们将指导黔东南做好水稻制种发展规划,打造以岑巩为核心,辐射带动三穗、天柱等县共同发展的水稻制种产业带,搭建科企合作平台,支持和鼓励种业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开展合作,培育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良种,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完善基础设施设备,提升良种保供能力,建立和完善制种灾害保险机制,筑牢种子安全风险屏障,不断增强风险保障水平,推动我省种业高质量发展。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2025613

主动公开    

(联系人:张悻;联系电话:08518586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