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真大豆高产创建种植规范 管理及时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2010年道真县承担了农业部下达的万亩大豆高产创建项目,项目落实在交通方便,大豆生产水平高的平模、大矸、三桥、玉溪、三江5个乡镇,18个行政村、353个村民组,9884户农户实施。通过良种与良法配套,政、技、物有机结合,进行了精心实施。全县实际实施面积11126亩,共创办核心示范点6个,面积500余亩。其中,县农推站在平模镇平模村创办了连片256亩高产核心示范点,按净作、8尺和6尺开厢套作三种种植模式进行了规范化种植。目前已进行了中耕、施肥、病虫防治等田间管理,示范点大豆长势较好,其中:一类苗占30%,二类苗占40%,三类苗占30%。

大豆高产创建过程中,采取了“四统一”措施:一是统一供种。因地制宜引进黔豆2号、黔豆6号,组织六月黄、绿豆子等优质高产大豆品种进行了统一供种;二是统一供肥。根据土壤肥力及大豆需肥规律,生产了大豆专用配方复混肥进行统一供肥;三是统一播种规格。在3月下旬末至4月上旬初及时进行抢墒播种,一律实行了拉绳打厢规范化种植,净作地按行距30~33cm,窝距23~27cm,每亩8000~10000窝,每亩保苗2.4~3.0万株; 6尺开厢,2行玉米套3行大豆,行距33cm,株距23-27cm,密度为3700~4000窝/亩,保苗0.8~1.2万株/亩;8尺开厢宽厢宽带2行玉米套作4~5行大豆,行距30~37cm,株距23~27cm,密度为3500~5000窝/亩,保苗1~1.5万株/亩的规格进行合理密植;四是统一田间管理。大豆播种后雨水过多,土壤板结,导致大豆出苗率差,对此,及时组织农户进行了查苗补种;在4—5叶期组织农户进行了追肥和田间除草;由于出苗后持续阴雨,田间花叶病、炭疽病发生较重,在7—8叶期统一发放农药进行了防治,并看苗追肥和中耕除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