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现“一地双丰收”
年初以来,罗甸县认真落实做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及火龙果套种大豆技术作为保障粮食安全、扩大油料生产的重要抓手,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潜力,努力实现一地双收。目前,罗甸县推广种植的鲜食大豆鲜食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和火龙果套种大豆模式,喜获丰收。
5月30日,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省农科院油料研究所等专家对相关模式进行了临田测产验收。“测产数据显示,祥脚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示范点鲜食玉米亩产达到950公斤,与同一生态区净作模式下单产相当;鲜食大豆单产380公斤,在保证玉米不减产的情况下增收了一季大豆。”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冯泽蔚在对逢亭镇2022年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成效进行临田测产验收时说,“按照当天鲜食玉米、鲜食大豆3.2元/公斤的市场价格,亩产值达4200余元,实现了增收增产的目标。”当天,专家们根据临田测产验收要求,采用随机多点取样、实地测量地块、现场采收、称重、计算等方式,通过临田实收、脱粒、称重等步骤,计算大豆、玉米亩产量。
据冯泽蔚介绍,逢亭镇祥脚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作为今年2月28日全省春耕生产现场观摩会的一个示范点,利用玉米大豆空间错位搭配,扩间增光,缩株保密,充分发挥玉米边际优势、提高大豆受光空间,通过大豆固氮作用,与玉米统筹协同发展,提升土壤肥力,达到稳定玉米产量,增加大豆产能的目的。
“我们的大豆玉米现在已经成熟了。”罗甸县向日葵家庭农场负责人潘昌碧一边忙着和工人一起采收大豆,一边和记者说道。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成功推广,让当地群众切实收获了丰收的喜悦。
而在罗甸县沫阳镇沫阳村火龙果套种大豆种植基地,通过运用经果林套种大豆栽培技术模式,充分利用火龙果行距宽、树冠小等特点,探索“果园双季套种大豆+绿肥”栽培模式,同时集成水肥一体化、绿肥培肥压草、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实现大豆扩种1100亩。
“针对火龙果套种大豆示范点测产的结果显示,毛豆亩产量达到276.42公斤。”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研究员朱星陶在罗甸县沫阳镇火龙果套种大豆种植基地测产验收时说,“按照当天3.2元/公斤市场价格,每亩可增加880元的收入,该模式还可以有效控制杂草生长,减少了除草的人工投入,同时利用大豆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培肥地力,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生态效益明显”。
年初以来,为确保粮食安全,实现大豆增产增收,罗甸县不断强化部署粮食大豆生产工作调度,多举措抓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县农业农村局建立了“局班子+业务骨干”的9个蹲点包片指导组和1个专家技术指导组,分别深入各乡镇进行技术指导,同时开展集中培训,抓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据统计,目前全县完成大豆种植5.8万亩,其中净作模式1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2万亩,折净作大豆1万亩;果园套种大豆模式5万亩,折净作大豆面积3.8万亩。预计总产0.37万吨、产值259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