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五月插秧机器忙 农技人员助农耕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当前,正值“三夏”水稻插秧的关键时期,连日来,毕节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党员干部、驻县工作队和市级下沉服务金沙第一组全体成员深入田间地头,帮助金沙县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群众开展机械化插秧,全力筑牢今年的粮食安全及丰收基础。
5月20日至31日,在金沙县岩孔街道、五龙街道、西洛街道、禹谟镇、安底镇、源村镇、平坝镇、茶园镇、后山镇、桂花乡等11个乡(镇、街道)梯田上,到处有忙碌的身影,有的合作社正使用大型拖拉机稻油轮作田块进行耕整地;有的村民正操作微耕机等农用机械在对梯田进行疏松土壤的工作;另一旁,毕节市农业农村局下沉服务金沙第一组10余名党员干部们纷纷撸起袖子,挽起裤腿,集体“扎”进犁好的田里移栽水稻秧苗。在70岁吴道华老人家的水稻田里,毕节市农机研究所、毕节市农技站的驻县农机农艺干部们俯下身、弓着腰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指导合作社及百姓拔秧、运苗,经验丰富的同志动作娴熟地下田机械化移栽水稻秧苗后缺窝断行等补苗,年轻干部在技术员的指导下也渐入佳境,大家你追我赶,干劲十足,田里不时传出阵阵欢声笑语。
“往年我们七八分地要一个人栽一天都栽不完,今年用这个插秧机,一二十分钟就可以把它栽完,如果今年收成好,我们明年要继续用插秧机。”村民温家素笑着告诉毕节市农业农村局下沉服务金沙第一组人员。
禹谟镇群众温家素去年不小心腰部受伤,丈夫在春节后外出务工,家中缺少劳动力,家里的七八分稻田秧苗无法移栽,今年有插秧机帮助我们老百姓机插,但是针对部分转头田块机械无法操作,市农业农村局下沉服务金沙第一组当地党员干部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纷纷来到温家素的稻田里,帮助她补苗。“我的腰去年冬月受伤,这些天,看着村里家家户户都在机械化插秧,我心里也比较急。现在这些干部来帮我补秧,我心里特别高兴。”看着在田里忙着为她移栽水稻秧苗的农技干部们,温家素很是感动。
在示范推广5000亩稻谷全程机械化生产过程中,金沙县采用全县统一育苗,免费提供插秧服务的方式,为示范推广乡镇的群众节省了大量成本。据介绍1台4行步行式毯状苗插秧机每季最多能插200亩大田;往年插秧需要20000个工时,而10台插秧机只需一周的时间就能插完。
村民杨惠芳的10亩田往年找人工插秧要花3000多块钱的投资,今年政府免费开展机械插秧,给她家省了一大笔投入。
5月30日,毕节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守荣带领市农技站、市农机研究所、金沙县农业农村局及禹谟镇等农技人员,经过1个多小时的劳动,一行行整齐有序的秧苗就插满了一块块梯田,随风摇曳,展露勃勃生机。“通过栽秧的这场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粮食的重要性,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要从自己做起,教育自己的孩子要爱惜每一粒粮食。”禹谟镇干部王忠伦说。下田间、抢农时、助生产。对于党员干部王立新、刘毅来说,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就要在学农业、忙农事的实践中进一步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来自于农村,十多年没有插过秧了,通过这个活动,是我们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的一种体现,同时,自己也得到了锻炼和生活的体验。”毕节市农机研究所入党积极分子赵庆一边插秧一边告诉记者。
据了解,今年,金沙县今年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机插秧5000亩。为了确保插秧质量,保障示范推广区粮食稳产增效,毕节市、县农机推广部门结合当地实际,跨区调配15台套适宜山区稻田作业的先进农机具和技术人员开展社会化服务,补齐当地农机具不足、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薄弱的“短板”。目前,各示范点水稻插秧工作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预计在6月初全面移栽结束。金沙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成伟介绍:“当前,正值插秧的黄金期,岩孔街道这一片梯田是传统种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这个村大量的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我们组织市农业农村局下沉服务金沙第一组和街道党员干部30余人到这片梯田,积极协助经营主体机械化插秧作准备,同时为家中缺乏劳动力的家庭把秧苗及时补插下去,确保满栽满种、粮食丰收。”
相比人工插秧,机械化插秧不仅能抢农时、高效率、节成本,而且最关键的是还能实现亩产增收。相信随着金沙县的示范推广,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农业机械耕耘在毕节的田野上,帮助山区群众实现高效率、多产粮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