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榕江:苗族“榔规”解锁民族地区乡风文明“密码”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八开南部地区和计划乡月亮山腹地,流传着一种苗族古老法规——榔规。这里的苗族同胞通过“榔规”制定,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维护、人人遵守”的良好氛围,促进了村寨文明进步、和谐发展。

八开镇摆列村的”榔规“上墙

八开镇摆列村的苗族栽岩文化
苗族“榔规”即:苗寨里推选出德高望重的寨老组成“议榔”(一种社会组织),通过“议榔”召集组织全寨村民召开集体议事大会,大家共同制定“寨规”或类似于“村规民约”。“榔规”制定通过后,会进行栽岩仪式,表示尊重自然、大事已成。而这种栽岩议事的活动在八开南部地区、计划乡一带苗语称之为“耶吉究兄”。“榔规”内容包括维护社会秩序、婚丧嫁娶、文化教育和环境卫生、家庭以及维护苗寨边界安全等多个方面,“榔规”一经集体议定,人人必须遵守,否则就会受到集体的谴责和惩罚,这对维护当地的生产、生活及正常社会秩序等,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计划乡计怀村村民参加”榔规“集体大会

计划乡计怀村村民参加”榔规“集体大会
榕江县计划乡计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侯建科说,“以前还没执行‘榔规’的时候,我们这里办红白喜事,经常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现象严重,特别是白喜事,要杀五六头牛,五六头猪,非常浪费,给群众带来了很大的负担,自从我们苗族村寨执行‘榔规’以来,群众非常认可,也减轻了群众的生活负担。”
“我们八开镇摆列村作为‘榔规’的发源地,我们现在已经用文字的形式把‘榔规’记录下来,现在‘榔规’在我们村里,就是把它当做我们的村规民约来约束大家,促进了社会和谐,在平常的管理当中,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榕江县八开镇摆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建文介绍说。
“榔规”提倡勤俭节约、不准搞铺张浪费,严禁奢侈之风,摒弃了村民之间相互攀比的虚荣心理,使大家更加和睦相处,形成了良好的家风、社风、民风,使苗族村寨更加文明、更加和谐,得到了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

八开镇摆列村自制的村民矛盾调解室”议和厅“

八开镇摆列村两位苗族妇女正在参观村史陈列馆
“以前村寨里送礼、接亲、丧葬这些,要花很多的钱,送一次礼就需要几千块钱,自从制定了‘榔规’之后,村民们人人都遵守,也减轻了我们的生活负担,这个制度对于我们来说真的太好了。”榕江县计划乡计怀村村民杨老耶说。
榕江县八开镇摆列村村民张萍说,“我们村现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比以前,房子、道路环境、还有卫生这些方面,都做得很好,有什么困难,大家相互帮忙,感觉生活很幸福。”
“榔规”是社会文明新风倡导在基层治理中的生动实践,是促进社会文明的一种良好传统风俗制度,“榔规”的治理模式,有利于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乡风文明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