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息烽县:污水变清水 乡村更靓丽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谈起这几个月最让黄开语感到高兴的事,莫过于家里的生活污水有了“出路”。

一个傍晚,家住贵州省息烽县小寨坝镇王家坪村的黄开语在厨房忙活起来。黄开语动作麻利,在洗菜池洗好青菜后,不一会儿几个家常菜被端上了餐桌。与以前将用过的水泼在家门口不同,如今黄开语家的生活污水都进了连接洗菜池的管道。

“以前家里洗菜洗碗的水没地儿排,只能泼到家门口的大街上。夏天特别脏,还容易滋生蚊虫,虽然看着难受,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黄开语说,“今年,村里将农民家里的污水都纳入管道,还每家建了一个小型污水处理池。”说着,黄开语来到院里的果园。她介绍,污水处理池就建在这个小果园下面,洗菜、拖地的污水被收集到这里。“污水经过沉淀和过滤后,最终渗滤到土壤里,为果园提供灌溉用水。”黄开语说。

黄开语家的污水问题被解决,得益于王家坪村被纳入息烽县2023年农村污水治理任务村。息烽县结合全县农村实际,采用“前端污水收集设施+末端漫流管”的资源化利用模式,在庭院内设置污水收集设施,将农户日常生活的“灰水”(指洗澡、洗衣和厨房产生的污水)进行统一收集后,经果(菜)园下的沉淀池沉淀符合排放标准后,最终通过漫流管用于浇灌果(菜)园,实现就地消纳。目前,王家坪村有210户采用了分散式资源化生活污水处理模式,9月底已全部完工。

去污还清,乡村更美。今年以来,息烽县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治理”“分散为主、集中为辅”的原则,采取“源头减排、以用促治”的方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通过对全县范围内所有村庄人口居住数量、污水排放、厕所改造、管网建设、污水治理等情况进行统计摸底,全面掌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制定合理措施,实现对生活污水的有效治理,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在距离王家坪村20余公里的养龙司镇堡子村,村民廖进德对家里的污水处理方式也很满意。与黄开语家不同,他家的厕所污水被纳入管网集中处理。“家里的污水被接进管道,统一送到村里的污水处理池处理。”廖进德说。

村里的生活污水处理站建好以后,廖进德发现,黑、脏、臭的生活污水在这里“过一遭”,摇身变成清水,然后排进旁边的河道里。“村里的污水处理后排进河里,河水清澈,村里人都愿意来河边散步。”廖进德满意地说。村里生活污水处理站负责人介绍,经过处理,出水标准执行贵州省《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可以直接用于灌溉,实现水资源再利用。

就地消纳和集中处理的不同污水处理模式,体现了息烽县“宜散则散、宜聚则聚”的污水处理原则。针对分散居住的农户,息烽县采取前端收、中端引、末端用的就地消纳模式;针对农户居住较为密集、不宜进行分散式治理的村庄,息烽县则通过管网将农户污水进行集中收集治理。

据了解,今年以来,息烽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为19个行政村,涉及7个乡镇,计划修建微动力生物滤床处理设施15套,覆盖农户565户,通过分散式治理覆盖农户2019户。截至目前,19个村的项目已全面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