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贵州省防灾救灾农机储备与调用工作机制》的通知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索引号: 000014349/2024-1755018
  • 信息分类: 黔农发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
  • 文号: 黔农发〔2024〕21号
  • 是否有效:
  • 信息名称: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贵州省防灾救灾农机储备与调用工作机制》的通知

各市(州)、县(市、区、特区)农业农村局(农机中心):

现将《贵州省防灾救灾农机储备与调用工作机制》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2024年7月15日

贵州省防灾救灾农机储备与调用工作机制

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是农业生产防灾减灾的重要力量和有力抓手。为着眼长远提升机械化防灾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稳定供给,经研究,特制定防灾救灾农机储备与调用工作机制。

一、工作任务

立足于防大灾救大灾,按照“建在平时、用在战时”“平战结合”的要求,重点针对干旱、连续阴雨、洪涝等极端天气和病虫害统防统治,依托区域农机服务中心(农机应急救灾中心)、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产销企业、各级应急救灾储备系统等单位或组织,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防灾救灾农机储备与调用机制。

二、基本原则

(一)因地制宜、按需储备。各地结合当地多发易发灾害情况,摸清现有防灾救灾农机储备情况,科学布局、合理测算需要储备的应急救灾农机具种类和数量,统筹现有公益性和社会化服务资源,配置一批“平急两用”的应急抗灾装备,建强“平急两用”的农机服务队伍,增强农机抗灾救灾能力。

(二)分工协作、属地管理。各地要制定防灾救灾农机储备与调用实施方案,重点围绕当地可能发生的突出灾害,分灾种、分层级、分主体进行机具储备,多措并举增加履带式拖拉机、履带式收获机、排灌机械、无人植保航空器、烘干机急作业农机装备及零配件有效供给

(三)高效运转、管理规范。加强农机应急装备储备和日常管理,进一步建强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保证储备装备随时“找得到、调得出、用得上、可追溯”,快速响应、严格执行上级安排的防灾救灾农机调用指令和应急救灾任务,保证农机应急指挥调度体系运转灵、反应快。

三、农机储备

(一)储备机具。以应对干旱、连续阴雨、洪涝等常见农业灾害为重点,加强抢排抢灌、抢种抢收、抢烘干、灾后复产等重点环节农机应急装备保障。主要包括:水泵及相关设备、烘干机、履带式拖拉机、植保机械、高性能栽种机械、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倒伏收割装置等。

(二)储备主体。按照“储机于民、储机于企、储机于农机服务组织”的总体要求,做到实物储备与协议储备相结合、重要装备与专业人员相结合各级农业农村(农机)部门要根据实际需求,与储备企业签订应急救灾农机具储备承储协议,明确储备的农机具种类、数量和双方权利、义务

(三)储备形式。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推进三种储备形式有机结合:一是实物储备,重点依托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按照“平急两用”的需求建立机具实物储备。平时正常开展作业服务,当有应急防灾救灾作业任务时要听从指挥,积极投入应急作业。二是产能储备,重点依托本地农机产销企业进行库存保障或生产能力储备。三是综合储备,与发改、应急、水利等部门协同协作,争取将农机装备纳入本地应急储备物资目录范围,建立应急储备机具共享共用机制。

(四)储备管理。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应对农机应急装备起到管理责任,每年开展一次应急演练,每年对装备建设情况进行一次核验。要明确专人负责应急装备管理,做好装备日常检查、维护保养。出现装备损坏时,及时进行补配,确保应急装备齐全完好。移动式烘干机、拖拉机、自走式收获机械须安装北斗终端。

四、机具调用

(一)调用准备。建立完善省市县联动的机具调配机制,强化区域协调。农业灾害预警发布后,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与应急、交通运输、公安、气象等部门联系,对开展应急作业的人员和机具提供道路通行、必需生活保障、机具维修保养、作业用油供给等服务,建立完善保障渠道

(二)应急调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在灾害发生时,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启动应急抢险响应机制,组织储备主体迅速投入抢险救灾工作,确保抢险队伍在第一时间到达灾区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当县级抗灾能力不足时,市级农业农村部门按照就近、快速原则,迅速组织调度周边县(市、区)农机应急服务力量开展跨区域支援服务。省农业农村厅在全省范围内加大机具调配力度,必要时及时协调周边临近省份就近给予支援。

(三)总结提升。农机应急抗灾救灾作业服务任务完成后,要认真总结应急组织调度,机具与灾种、选型配套、队伍建设等经验,及时固化成果与推广,提高农机在粮食生产中的防灾减灾能力。同时及时向社会发布信息和加强宣传报道,提升农机化防灾救灾工作社会影响力。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抗灾夺丰收的极端重要性,切实把农机抗灾救灾工作和防灾救灾农机装备能力建设摆上突出位置,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履行主体责任,突出农机生产和应急的主力军作用,积极做好灾害防范应对工作。

(二)强化政策支持。鼓励各级按规定使用中央和地方救灾资金购买应急农业机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开展农机具检修和干旱抢浇、农田积水抢排、抢收、湿粮抢烘等农机应急救灾作业。发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导向作用,对储备主体购买的应急救灾机具,适当提高补贴比例,提高储备主体购机的积极性。

(三)强化统筹协调。加强区域内统筹和区域间协同,紧密联系相邻地区、县市,进一步完善农机应急机具供给和作业队区域间支援协作机制,提高跨区域支援调动能力。支持贵阳市建设农机应急作业指挥调度平台,条件成熟后在全省推广应用。

(四)强化培训指导。将农机操作、维修技能、应急处置等纳入高素质农民、农村实用人才等培训内容,实现应急服务队伍从业人员全覆盖。定期组织开展农机应急作业演练。组织农机技术力量开展巡回培训,指导农机手科学判断适宜作业条件,排除机具故障、准确调整机具状态、规范操作,提升应急救灾作业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