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团溪再生资源利用节能环保模式
遵义团溪再生资源利用节能环保模式
一、模式简介
本模式以团溪镇为中心,100公里运输半径内各类养殖场粪便及农村秸杆为原料,可日处理各类养殖场粪便100吨,日处理秸杆50吨,建设“节能环保——再生能源—绿色农业”三位一体的循环产业模式,生产“生物燃气(集中供气、燃气发电)-沼渣、沼液肥-绿色果蔬”三大类产品;形成年产沼气3650万方、年产沼渣肥6.3万吨、液体沼肥8万吨,有机绿色果蔬核心区域示范种植3000亩,辐射带动全市种植。
从环保意义讲,不仅解决了遵义市播州区团溪镇60公里范围内各养殖场禽畜粪便及农村燃烧秸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从再生资源利用和经济意义来看,对养殖粪便及农村秸杆的利用,又是一种变废为宝的资源化利用新模式。
该项目可解决上千人以上的就业问题,拉动遵义市播州区新型农业经济,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
二、模式背景
遵义市是贵州省农业第一大区,丰富的水资源乌江流域贯通其中。近年来养殖及种植业的迅猛发展,对播州区境内的环境、空气及水体造成了相对严重的污染。两大工业园区近两年迅速入住播州区,对能源:电、煤、热能的需求明显增大。整个局面将会进入超负荷运转状态,工业的迅猛发展是一座城市经济的代表性产业。而对于养殖场粪便排放的污染,大量秸秆焚烧的污染,工业燃煤的废弃物排放已然成为发展过程中最苦恼的事情。同时,为寻求一条合理的解决办法更是发展过程中最大的期望。
播州区农业作物秸秆和养殖业产生的大量粪便是我们充沛的原料资源,对播州区规模化养殖场产生粪便数据调查,养牛、养羊、养鸡、养猪等每天可产生干清粪200余吨,含水粪便300吨左右。我们拟以整个播州区养殖场粪便和农作物秸秆为原料,辐射(100-200公里运距范围)农牧业的原料资源,对“播州区团溪再生资源利用节能环保”项目扩大建设,遵循贵州省定位遵义绿色发展的理念,整个项目建设始终贯彻循环利用设计,工厂内无任何臭气、污水污染物排放,实现生产零排放、循环利用,项目建成投产,可实现千万税收和产业带动千人就业及产业发展。项目发展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给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改善了播州区项目地周边地区人民的生活环境,采用的新技术可以作为示范工程推广应用,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配套措施
沼气发酵在现行低浓度发酵设施的基础上,逐步改造为高浓度干式混合原料发酵方式生产沼气,目前已建设发酵主池合计5000m³,沼气生产采用一、二、级发酵,全年恒温发酵保证生产稳步运行。为达到粪便、垃圾、秸秆处理中实现减排的目的,该项目以沼气为纽带,利用沼气发酵,使粪便、垃圾、秸秆变成沼气能源、电能、复合有机肥。它的纽带作用是为农业生产安全粮食、绿色食品(蔬菜、水果)等提供优质的复合有机肥。
(1)进料准备。秸秆和粪便通过酸碱测试、氮磷钾等理化指标测试、如果原料氮磷钾含量达不到有机肥指标数,将通过原料比例进行调节拌合后,用专用泵将干物质浓度为20-30混合料打入罐体;
(2)厌氧消化单元。原料进入发酵罐体后,需对其酸碱度、温度(适宜的发酵温度可以是中温28°-35℃)、液面、压力进行有效调节和配置才能充分保证产气率。发酵原料通过一级、二级、三级发酵后才能排放出来生产有机肥,这样才能充分保障原料在罐体的发酵时间和周期,达到充分发酵的目的,从而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3)有机复混肥生产单元。该单元的组成包括:①固液分离:原料通过二级发酵后,进入有机肥生产单元,通过固液分离设备将沼渣和沼液分离开来,一部分是沼渣、一部分是沼液;②沼渣:脱水后的沼渣含水量为50-60%,经过烘干、粉碎、拌合、造粒、包装等工艺后制成成品有机肥;③沼液:部分沼液通过曝氧曝气、过滤、除臭、调和生物成分等工艺后生产有机液体肥,部分根据花草的不同习性调和出花草喷施肥,包装出售,其余全部进入储液池进行原料拌合稀释用水,实现循环利用。
(4)沼气利用单元。该单元的组成包括:① 沼气脱硫脱水装置。沼气中含有少量的硫化氢和水蒸气,硫化氢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水蒸气冷却后会积水,因此使用的沼气要先经过脱硫脱水装置进行脱硫脱水处理,脱硫后的沼气硫含量最好<10ppm,通过压缩装车,运往各个集中CNG加气站,输入用户使用。②沼气的甲烷含量为50-70%,有30-45%的二氧化碳,要达到我们国家现在天然气的使用标准,必须进行脱碳提纯处理,从而搭接天然气成熟的市场进行销售;③提纯后的沼气可以直接进入天然气管网、可以压缩罐装销售(CNG天然气),可以用于民用、工业用、车用。④用于发电,用于厂区生产设备用电。
(5)臭气处理单元。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臭气直接抽出来,进料系统中有大量臭气存在,可以采取物理处理方式,直接用风机排放入沼液储液池,对沼液进行曝氧曝气,灭杀储液池中沼液甲烷菌种的活性,有效防止火灾的发生。
四、推广情况
本项目致力于贵州省循环经济项目发展,节能环保再生能源发展;项目选址位于遵义市播州区团溪镇两路口村,符合建设地发展及规划布局与周边环境相适应,建设规模与生产规模相宜,建设条件能满足建设需要等多项因素;项目建设方案设计合理,经济实用,注重环保;生产技术成熟、先进,利于实施;基础条件良好,各级政府对本项目支持力度大。本项目以播州区团溪镇为中心,100公里运输半径内各类养殖场粪便及农村秸杆为原料,可日处理各类养殖场粪便100吨,日处理秸杆50吨,建设“节能环保——再生能源—绿色农业”三位一体的循环产业模式,生产“生物燃气(集中供气、燃气发电)-沼渣、沼液肥-绿色果蔬”三大类产品;形成年产沼气3650万方、年产沼渣肥4.3万吨、液体沼肥8万吨,有机绿色果蔬核心区域示范种植3000亩,辐射带动全市种植。
五、适宜地区
种、养殖比较集中,交通便利地区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