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辅助栏目 » 政策改革

雷山县“四个强化”破解村集体经济壮大难题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近年来,雷山县紧盯村集体经济“总量薄弱、结构单一、人才匮乏、产业滞后”等难题,创新实施“规划统筹、机制盘活、人才支撑、产业融合”四项举措,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一是强化规划统筹,破解发展路径不优困局。制定《雷山县“一优五强”加快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施方案》,明确三年发展路径、资金投向与项目布局,优化全域功能。成立县委书记、县长“双班长”领衔的工作专班,建立县领导联点、部门帮带、乡镇包保机制。创新推广“联合党委、联村党委、村社合一”等模式,引导基层党组织精准定位、整合资源、靶向发力,确保发展思路活、布局优、路径准。2024年,全县154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20万元,总收入达5811.47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3528.74万元,26个村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

二是强化机制创新,破解三资管理不严症结。实施基层基础强“双基”工程,通过完善设施、招优引强、优化用途、灵活重组、瘦身增效、强化服务“六条路径”盘活经营性固定资产。建立“组组通”项目村确权、县管养及资金直达终端机制,管好非经营性资产。运用全国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实现部门数据联动共享与资产动态监管,定期公开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三资”状况。建立“双整双创”帮扶机制,50名县乡领导干部包联17个后进村,开展实地指导208次,解决问题59个,促进基层治理与集体经济融合。2024年以来,通过“三资”清缴专项行动,累计整改问题199个,追缴资金473.76万元。

三是强化人才支撑,破解专业人才不足瓶颈。出台鼓励青年到村就业创业27条硬措施,建立“精选分类、团队辅导、资源帮带、园区示范、激励引导”五措联动机制,组建“退二线干部职业经理人驻村工作队”帮扶矩阵。建立“轮值董事”实训体系,按“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文旅融合、管理运营”等类型分类施训,形成“培训—考核—聘用”闭环,成功孵化高山冷水稻鱼、朝天椒加工、银球精酿啤酒、非遗文创等特色产业。目前,通过人才创新举措带动新增集体经济收入588.73万元。

四是强化产业融合,破解产业升级不畅僵局。依托西江千户苗寨、郎德苗寨等核心资源,构建“前店后厂”“飞地经济”联农带农联合体,深化“四联双增”“三社联建”,有力助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壮大。推行抱团发展、盘活资源、特色产业、美丽经济“四驱”模式,推动文旅与农业、体育、康养、餐饮深度融合,打造“1+N”产业生态。目前,以西江为“前店”,154个村为“后厂”,成立村党组织领办公司、合作社157个,组建联合党支部、集体经济联盟3个,建成游客集散中心5个,带动农特产品线下销售超24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