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病虫情报(第四期)
今年遵义市马铃薯种植面积250万亩,马铃薯晚疫病是遵义市马铃薯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其发生特点是:发生范围广,流行速度快,发病程度重,危害损失大。该病在全市范围内均有发生,截止5月2日,赤水、遵义县、红花岗、余庆、习水、务川和湄潭相继发生,发生面积3.805万亩,一般病株率4.7—5%,最高达9%。受前期低温影响,大部分种植区域4月中旬才开始出苗,出苗后温度升高,雨水偏多,十分利于马铃薯晚疫病病菌的侵染循环。
根据遵义县植保植检站在三岔镇红星村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监测截止5月1日,发生世代达5代,计算侵染次数达12次,5月1—2日有一次极重侵染。据气象预报,5月遵义市降雨量偏多,田间湿度大,气温适宜,利于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和流行。目前,早熟马铃薯品种正值现蕾至块茎膨大期,中晚熟马铃薯品种正值齐苗至现蕾期,是晚疫病易发期,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因此,各地在5月6日前,应加强田间调查,发现中心病株,立即组织防治。
防治方法:在发病前施保护剂预防,出现中心病株后,立即施治疗剂防治,间隔7天喷药一次,喷3次以上。为减缓抗药性的产生,注意要轮换用药。
1、当出现中心病株时,拔除中心病株并妥善处理,及时喷药防治。此时的药剂选择应综合考虑,以保护剂+治疗剂形式喷施农药1次。药剂的组合有亩用“70%丙森锌(安泰生)WP150克+687.5克/升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银法利)SC75毫升”、“百泰40克+凯特75克”、“品润100克+凯特75克”兑水60-70公斤喷雾。
2、当中心病株出现开展防治后7-10天施内吸治疗剂防治,以后间隔7-10天再开展防治一次。常用内吸治疗剂及施用剂量为:687.5克/升银法利每亩75毫升、凯特每亩75克、52.5%抑快净每亩60克、64%杀毒矾每亩100克、72%克露每亩80克、50%烯酰吗啉每亩60克等兑水60-70公斤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