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警惕,强化措施,抓好水稻褐飞虱及穗颈瘟防控
一、发生形势
受近段时间降雨偏多、高温高湿等因素影响,当前水稻褐飞虱及稻瘟病发生广、危害重,局部出现成灾田块。结合今年水稻品种、病虫基数、当前发生情况及气象条件等情况综合分析,预计下一阶段水稻褐飞虱、穗颈瘟将偏重发生,发生面积将达400万亩以上,其中褐飞虱发生200万亩,省东南部、南部、北部等局部地区将达大发生程度,危害盛期在8月中、下旬。穗颈瘟发生200万亩左右,流行盛期在8月下旬至9月,以优质稻、糯稻和超级稻品种种植区及老病区发病重。
二、预测依据
(一)褐飞虱
1、迁入情况。近期各地灯下均监测到虫峰补充迁入。黔南州三都县上周灯下出现一较大虫峰,峰期虫量6891头(
2、田间危害情况。当前全省发生面积已达125.55万亩,田间以若虫为主,一般虫口密度在1100头/百丛以上,高的达7100头/百丛以上,以东南部、南部和北部危害较重,局部漏防田块出现“落塘”现象。如黔东南州累计发生面积81万亩,当前达标面积比上年同期增加138%,黎平、榕江、锦屏等县一般虫口密度均达2500头/百丛以上,其中黎平县发生面积达11万亩,据该县
(二)稻瘟病
1、菌源丰富。前期全省稻瘟病(叶瘟)发生普遍,发生面积221.47万亩,一般病叶率38%,最高达100%,局部出现“枯塘”现象。如毕节市叶瘟已发生24.36万亩,比常年同期增加3万亩左右,一般病叶率20%~30%,严重田块达80%以上,大方、金沙等县市均出现“落塘”现象。黔东南州黄平县已始见穗瘟(
2、长势与品种。目前全省水稻大部分处于敏感生育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全省阴雨天气持续时间长,日照不足,作物长势较弱,容易滋生病害。加之近年推广的杂交稻组合多数不抗病,感病品种仍占30%左右,加之常规感病品种仍占一定比例,利于稻瘟病的发生。
3、气候条件。气象预报8月份雨水接近常年,局部出现降水过程,高温高湿将有利于穗瘟的发生流行。特别是8月下旬如遇秋风天气将进一步加重危害。
三、防治意见
当前水稻多处于孕穗抽穗期,褐飞虱、稻瘟病等重大病虫发生形势不容乐观,各地要提高警惕,强化认识,确保人力、物资、技术等各项防控措施到位,切实做好褐飞虱、穗颈瘟等重大病虫防治工作,最大限度降低损失。
1、强化监测工作。深入田间,加强监测调查,及时准确发布病虫预报,特别是短期预报,提出针对性技术方案,指导农民科学防治。重点地区要安排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和服务,提高病虫防治的时效性和关键技术到位率。
2、加强技术指导,坚持统防统治。充分发挥植保专业化合作组织作用,着力推行统防统治,把握好防治适期,集中力量,及时组织开展应急连片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治工作,提高整体防效。
3、抓好综合防治示范样板。增加示范点的科技含量,保证物资、资金、技术落实到位,以样板带动大面积防治工作的开展。
4、科学选用农药,搞好化学防治。当前正值防治褐飞虱和预防穗颈瘟的关键时期。各地要抓住有利时机和重点区域,选择近年示范推广的适用药剂和药械,集中抢晴施药。针对褐飞虱抓住低龄若虫高峰期和残留虫量较高的地区,防治药剂可选用10%醚菊酯悬浮剂(山西绿海)、80%中农倍利(20%烯啶虫胺+6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尊宠)、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约定)、22%吡·毒乳油(集琦)等药剂;针对穗颈瘟,对感病品种,生育期偏晚、贪清,叶片发病或周围有叶瘟发生重的田块,要在破口期和齐穗期各进行一次施药防治。防治药剂可选用6%嘧肽霉素水剂、30%咪鲜.丙森锌可湿性粉剂(艾思伦)、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拿敌稳)、30%稻瘟灵.己唑醇乳油(富米乐)、75%三环唑水分散粒剂、40%稻瘟灵乳油(富士一号)等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