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贵州省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根据水稻重大病虫越冬基数,综合品种布局、种植制度、栽培管理及气象预报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25年全省水稻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000万亩次左右,比2024年增加11.87%。其中,虫害发生1550万亩次,病害发生450万亩次。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稻秆潜蝇、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发生范围较广,部分区域危害程度重,细菌性病害、病毒病、胡麻叶斑病、稻蝗、稻蓟马、稻苞虫、赤斑黑沫蝉等部分区域发生,局部存在偏重发生风险。
一、趋势预报
(一)虫害
稻飞虱全省发生面积650万亩次,与近三年均值相当,在南部、东南部、东北部偏重至大发生。其中:白背飞虱发生面积500万亩次,主害代为第三代和第四代,危害盛期在6月中下旬和7月中下旬;褐飞虱发生面积150万亩次,危害盛期在8月中下旬。稻纵卷叶螟全省发生面积550万亩次,与近三年均值相当,在南部、东南部、东北部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主害代为第三代和第四代,危害盛期在6月中下旬和7月中下旬。螟虫全省发生面积200万亩次,比近三年均值增加46.2%,在省的东南部、东北部和北部稻区偏重发生,发生种类有二化螟、大螟和三化螟,以二化螟发生面广,危害盛期在分蘖至拔节期和孕穗抽穗期。稻秆潜蝇全省发生面积100万亩次,比近三年均值增加36.36%,部分区域偏重发生,危害盛期在秧田期和抽穗期。此外,稻蝗、稻蓟马、稻象甲、稻苞虫、赤斑黑沫蝉、粘虫等其他害虫在部分地区会造成一定危害,发生面积50万亩次。
(二)病害
稻瘟病全省发生面积150万亩次,比近三年均值增加17.36%,在优质稻种植区及抗病水平偏低的水稻品种种植区穗瘟危害风险较高。纹枯病全省发生面积150万亩次,与近三年均值相当,在种植密度大、肥水条件好的稻田发病重。稻曲病全省发生面积100万亩次,比近三年均值增加126.6%,在省的东南部、东北部和南部稻区发生较重。此外,细菌性病害、病毒病、恶苗病、胡麻叶斑病等其他病害在部分地区会造成一定危害,发生面积50万亩次。
二、预测依据
(一)病虫基数
水稻螟虫存在一定越冬虫源面积,二化螟虫源面积129.29万亩,平均活虫数1922.79头/亩,三化螟虫源面积20.02万亩,平均活虫数560.62头/亩。水稻稻曲病、稻瘟病、纹枯病近三年平均发生面积分别44.13万亩、123.96万亩、151.65万亩,导致田间菌源积累基数大,水稻穗期如遇阴雨连绵天气,稻瘟病将会迅速蔓延流行。
(二)品种布局及栽培管理
优质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部分水稻品种抗稻瘟病水平不一致,加之近年来生理小种优势种群的变化,部分区域稻瘟病发生流行风险较高。近年稻区稻作类型复杂、种植密度增加,机插秧、直播面积增长,导致播栽期长、生育期差异大、桥梁田多,有利于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重大害虫的辗转为害。水稻品种多以粗秆大穗为主,田间郁闭度高,易形成适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高留桩机收、秸秆还田等栽培模式推广,残留稻桩较高,有利于病害菌源积累和害虫越冬。
(三)气象条件
据省气象部门监测,2024年12月以来,全省天气条件总体呈“气温起伏大、光照适宜、低温凝冻总体偏弱”的特点,农业气象条件略偏好,对螟虫等害虫越冬有利。据省气象部门预测,2025年贵州农业生产年景总体一般至略偏差,气温总体偏高,降水分布不均,呈现“旱涝并存、旱重于涝”的特征。遵义市、铜仁市、黔东南州北部等省的北部地区春末、初夏降水较常年偏多,发生农田湿渍涝风险较大,有利水稻“两迁”害虫的迁入危害及稻瘟病发生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