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贵州省玉米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根据玉米重大病虫越冬基数,综合生态环境、种植制度、栽培管理及气象预报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25年贵州省玉米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200万亩次左右,比2024年增加6.95%。其中,虫害发生730万亩次,病害发生470万亩次。草地贪夜蛾、玉米螟虫、玉米蚜虫等害虫局部偏重发生,玉米锈病、大斑病、纹枯病、穗腐病局部重发流行风险高。
一、趋势预报
(一)虫害
玉米螟虫全省发生面积350万亩次,比近三年均值增加38.56%,在东北部、西北部中等至偏重发生,主要以玉米螟、桃蛀螟发生普遍。粘虫总体中等发生,在中部、东南部总体偏轻发生,冰雹区域集中暴发危害的风险较高,全省发生面积100万亩次,与近三年均值相当。蚜虫全省发生面积100万亩次,比近三年均值增加23.43%,在西南部、西北部、东北部局部偏重发生。草地贪夜蛾在西南部、东南部偏重发生,西北部偏轻及以下程度发生,鲜食玉米及部分晚播玉米受害较重,全省发生面积50万亩次。此外,小地老虎、玉米蓟马等其他害虫在西南部、东北部中等发生,在部分地区会造成一定危害,发生面积130万亩次。
(二)病害
大(小)斑病全省发生面积200万亩,比近三年均值增加6.75%,全省总体中等发生,在西北部、东北部等局部偏重发生。玉米锈病全省发生面积150万亩,与近三年均值相当,西南部、西北部、东南部偏重发生。纹枯病全省发生面积100万亩,与近三年均值相当,在西北部、东北部中等偏重发生,中部地区偏轻发生。此外,病毒病、穗腐病、瘤黑粉病、丝黑穗病等其他病害在部分地区会造成一定危害,全省发生面积20万亩次。
二、预测依据
(一)害虫越冬基数偏高
据各地冬前调查,玉米螟平均百秆活虫数15.54头,最高达 61头,越冬幼虫死亡率5.84%,越冬幼虫死亡率比历年平均值比率减少9.09%,较上年越冬幼虫死亡率比率减少22.13%;2024年11—12月监测草地贪夜蛾累计诱蛾量为209头,是2023年同期11.6倍。在次生玉米、高粱上查见草地贪夜蛾高龄幼虫越冬,幼虫冬前基数平均百株虫量为0.88头。
(二)玉米种植方式总体有利于病虫害发生
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玉米种植普遍采取免耕浅耕、密植、秸秆还田等栽培措施,利于菌源虫源积累和发生。大斑病、纹枯病、锈病发生面积近三年均值分别超100万亩,发生面积广、田间菌源积累基数大,利于病害发生流行。玉米高产田种植密度大,田间郁闭有利于大(小)斑病、纹枯病等流行性病害发生,部分管理粗放、田间杂草较多且受冰雹危害重的地块尤其利于粘虫集中产卵为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有利于桃蛀螟、棉铃虫等多食性害虫转移危害。各地玉米种植播期不齐,为草地贪夜蛾提供了丰富的寄主条件。
(三)气象条件对病虫害发生有利
据省气象部门监测,2024年12月以来,全省天气条件总体呈“气温起伏大、光照适宜、低温凝冻总体偏弱”的特点,农业气象条件略偏好,对大(小)斑病、锈病、纹枯病等菌源和玉米螟虫、草地贪夜蛾、粘虫等害虫越冬有利。据省气象部门预测,2025年贵州农业生产年景总体一般至略偏差,气温总体偏高,降水分布不均,呈现“旱涝并存、旱重于涝”的特征。遵义市、铜仁市、黔东南州北部等省的北部地区春末、初夏降水较常年偏多,发生农田湿渍涝风险较大,有利于病虫源积累和病害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