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贵州省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4月贵州气温逐步回升,养殖水温变化大,是水产养殖投放苗种高峰期,建议重点做好鲤春病毒血症、大口黑鲈弹状病毒病、赤皮病、细菌性烂鳃病、竖鳞病、水霉病、小瓜虫病的防治措施。
一、病情预测
(一)鲤春病毒血症:重点关注鲤鱼品种,特别是1龄以下的鲤鱼苗种,该病主要流行于水温13~20℃的春季,暴发的最适温度为16~17℃,水温超过22℃一般不发病,死亡率可达80%~90%。
(二)大口黑鲈弹状病毒病:主要危害大口黑鲈苗种,流行季节主要3~4月和10~11月,发病水温一般18~20℃,发病后死亡率很高,甚至达100%。感染途径主要以水体为媒介、水平传播,亦可由亲鱼通过垂直传播给苗种。
(三)赤皮病:一年四季都会流行,主要是放养、捕捞、运输后鱼体受伤或冻伤感染所致,病鱼体表的皮肤出血发炎,鳞片脱落。
(四)细菌性烂鳃病:从鱼种到成鱼均有发生,流行于4~10月,适宜发病水温15~30℃,重点关注草、鲤、鲫、鲟鱼等养殖品种。
(五)竖鳞病:主要危害鲤、鲫、金鱼、草鱼、鲢等品种,发病时间为初冬至春季,气温在15℃以下,尤其在气温骤降时常暴发流行。
(六)水霉病:主要危害各种受伤的鱼及卵,流行水温13~18℃,鱼体受伤是发病的重要诱因。
(七)小瓜虫病:主要危害各种淡水鱼的苗种,小瓜虫繁殖适温为15~25℃,主要流行于春、秋季,发病速度快,死亡率高。
二、防治措施
(一)鲤春病毒血症:以预防为主,做好苗种的检疫;苗种、水体、工具及设施等要做好消毒工作,可用三氯异氰脲酸粉、含氯石灰消毒水体。鱼鲺、水蛭等寄生虫也会成为鲤春病毒的传播媒介,如发现有,可用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杀灭鱼鲺,或用2.5%食盐水浸浴杀灭水蛭;具备控温条件的可将水温调高到22℃以上。
(二)大口黑鲈弹状病毒病:该病无有效治疗药物,以预防为主,进苗时做好疫病检测;投放苗种前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清淤,清塘消毒;养殖过程中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投喂维生素C、黄芪多糖、氨基酸和酵母粉等提高免疫力。
(三)赤皮病:彻底清塘;避免鱼体受伤或冻伤;鱼种放养前可用3%~4%浓度的食盐水浸泡5~15 min或用5~10mg/L的漂白粉溶液浸洗15~30min;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粉拌饲投喂,连喂4~6天。
(四)细菌性烂鳃病:清除池塘过厚淤泥,施有机肥要充分发酵,鱼种放养前用食盐水浸泡。治疗时可用:生石灰或含氯消毒剂溶液全池泼洒;三黄散、大黄散等拌饲投喂;氟苯尼考或复方磺胺二甲嘧啶粉拌饲投喂。
(五)竖鳞病:在捕捞、运输和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发病初期加注新水,可使病情停止蔓延;可用食盐水或用食盐和小苏打混合液浸泡;可选用青板、黄柏散等中草药治疗;用复方磺胺二甲嘧啶钠粉拌饲投喂。
(六)水霉病:清除池塘过厚淤泥,用200mg/L的生石灰或20mg/L的漂白粉消毒;操作时避免鱼体受伤;经过长途运输的鱼种放养前和放养后,用2%~3%食盐水消毒。患病时用浓度为20mg/L 聚维酮碘溶液浸泡病鱼20~30分钟;用8mg/L的食盐与小苏打合剂(1:1)全池泼洒。
(七)小瓜虫病:防止野生鱼类进入养殖水体,发生过小瓜虫病的鱼池要清除过多淤泥,水泥池壁要洗刷,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并且在烈日下曝晒1周。发病时用2%~3%的盐水浸泡,或用浓度为0.7mg/L的硫酸铜硫酸亚铁粉溶液全池泼洒,也可用干辣椒和生姜煮水全池泼洒。
发生鱼病后可通过“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网”(http://www.adds.org.cn/)、中国水产APP;“鱼病远诊网”微信小程序进行诊断和咨询。水产养殖已批准使用兽药查询方法可通过“中国兽药信息网”及“国家兽药综合查询App"手机软件等方式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