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毕节市农委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确保全市农业生产安全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2013-7-15 10:51:532013-7-15 10:51:532013-7-15 10:51:53

毕节市农委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确保全市农业生产安全

今年上半年,毕节市农业气候总体适宜,农业生产总体形势较好,没有影响较大的农业自然灾害发生。气象灾害主要为春旱,洪涝风暴灾害、局地冰雹、威宁等中西部地区短暂低温凝冻天气,对全市的农业生产依然造成一定的影响,毕节市农委在省农委的指导下和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全市农业生产安全。

一、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今年毕节市天气情况较为复杂多变,3月底以前,全市降雨偏少,普遍呈现气象干旱状态;清明以后又出现大范围的降雨降温气候,局部区域还出现冰雹强降雨天气,甚至在威宁、大方等地势较高地方还出现低温降雪;5月中下旬局地发生冰雹洪涝灾害,极端反常的气候条件给全市的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据农业部门统计,今年上半年农作物受灾面积127.39万亩,造成农作物损失36.57万吨,造成的经济损失约2.14亿元。其中:干旱受灾37.56万亩,造成损失3.57万吨;风雹受灾26.96万亩,造成损失13.79万吨;洪涝受灾35.23万亩,造成损失14.72万吨;病虫害受灾20.5万亩,造成损失0.99万吨;冻害受灾7.14万亩,造成损失3.5万吨。粮食损失为20.44万吨,约1.5亿元;油料损失0.49万吨,约0.08亿元;蔬菜损失11.67万吨,约0.26亿元。通过改补种粮食作物17.8万亩,挽回粮食产量13.68万吨。

二、采取的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切实加强防灾救灾工作。市农委高度重视防灾救灾应对工作,认真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切实减轻灾害影响和损失,做好灾害防范应对及农业防灾减救灾工作。一是成立了应对灾害天气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各相关科室、基层技术站所领导任成员,组织协调救灾工作,下发毕节市农业委员会关于成立应对凝冻天气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毕市农通20134)、《毕节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切实抓好当前抗旱保春耕工作的紧急通知》(毕市农通201325号)和《毕节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做好雷雨冰雹及干旱天气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毕市农通〔201334号)等文件,安排部署全市农业救灾工作。并安排相关领导和科室人员进行值班。二是成立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及救灾服务工作组,由班子成员亲自带队,组成八个工作组深入一线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尽快恢复灾后生产,确保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正常进行。三是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及时制定了《毕节市种植业抗灾应急预案》、《毕节市农委防汛抗旱工作方案》,印发《农村适用技术抗旱救灾专刊》1000余份发放。上半年,共组织农业系统技术干部3000余人次,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抗灾救灾培训,发放各类技术资料20余万份,指导农民开展生产自救。

(二)科学制定措施,迅速开展各项防御应对工作。根据雨情、旱情,调整完善应急预案,及早制定关键时段、重点地区的防御、抢救、补救和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做好救灾人员和资金准备。一是因地制宜开展技术指导。针对汛期降雨的特点和在田农作物长势情况,迅速落实有针对性的抗灾救灾措施。指导农民群众及时开沟排水,保证水道畅通。对受灾严重的作物地块,采取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磷酸二氢钾,促进恢复。二是对绝收地块适时开展改补种。对因灾绝收地块选择适宜品种及时抢种补种。及时补种蔬菜、红薯、杂粮等作物。三是对灾后作物做好施肥补救。灾后作物尚能恢复生长的增施速效肥料,适量施用磷肥、钾肥和钙肥,促进苗情转化。四是加强对大棚设施的管护。对农业生产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并予加固,提高防御灾害的能力。五是加强病虫害防控。灾后高温高湿有利于病虫害发生,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加大灾后病虫害防控,有效控制病虫危害,最大限度减轻病虫害损失。

(三)建立科技示范样板,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加大科技兴农、技术防灾技术推广力度,特别是加大地膜覆盖等抗旱栽培技术推广力度,认真组织实施185万亩粮食增产工程及35个粮油高产创建,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市共组织召开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会742期,培训农民12.6万余人次,印发各类技术资料39.23万余份。落实样板575个,面积77.98万亩,组织3579余名技术干部投入技术指导中

(四)组织协调物资储备,强化市场监管。加强农用物资储备、协调工作,组织就位种子、农药、化肥、地膜等农用物资,保障农业生产及灾后用种需要。同时,加强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防止不法商贩哄抬农资价格,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劣农资等坑农害农违法行为,保障农民买到放心种,用上放心肥,维护农民权益,保障生产安全。动员营销大户和定点批发市场,积极组织货源,搞好产销衔接,确保市场供应全市共出动农业执法人员1128人(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户1098(家),立案查处31起,涉及金额3.774万元。

(五)加强信息收集调度,掌握灾害动态。加强了灾害信息的收集调度及灾情的调查掌握,明确了专人对灾情数据进行调度。与防汛抗旱指挥部、民政、气象等部门加强沟通与联系,建立了灾害联席会商制度,及时了解掌握灾情、雨情、农情。同时,联合气象部门通过农情系统、手机短信、网络平台及时向各乡镇农技人员发布重大气象信息,特别是灾害性天气信息,及防灾减灾技术措施,用于指导和帮助广大农民开展防范及抗灾减灾工作。

(六)积极筹措资金投入,调动群众发展生产。争取到省级救灾资金125万元用于农业救灾争取到605万元资金对全市小麦实施“一喷三防”技术给予补助,全市完成实施面积121万亩,各地抢抓季节,组织技术人员,加强补助政策宣传工作,通过面对面、手把手开展小麦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暨“一喷三防”示范,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增强了防治小麦病虫和保产增收信心和决心。完成2012年度良种补贴626.413万亩,发放补贴资金6574.9万元,惠及农户338.7万户;及时下拨2013年度良补资金6525.72万元,提高农民抗灾救灾、种粮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