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工变茶园主人

采茶工变茶园主人
——道真创新发展路径助推茶产业跨越发展
夏日仡乡,满目翠绿。
道真自治县博联茶业有限公司茶叶基地里,村民徐建军正组织群众在他承包的茶园里锄草、施肥、防虫、治病,忙得不亦乐乎。“以前这片茶园是博联公司的,我们在这里务工,现在公司把茶园承包给我,今后这片就由我来经营管理,博联公司负责以不低于市场价格收购我们的茶青,这种方法对双方都有好处。”徐建军说。
徐建军以前是博联茶业公司的一个采茶工,现在他承包了200亩茶园,成为这片茶园的主人。从一个采茶工到茶园主人,这一角色的转变是缘于今年道真博联公司还茶于民的有益探索。从今年开始,博联公司将成型的茶园通过返租倒包或无偿方式还给农民,由承包户自己管理,公司负责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
说起还茶于民的初衷,博联公司负责人韩湿俊说:“这些年的经验告诉我,我们的茶企业,从事着茶青生产、茶叶加工、产品销售三个环节的工作。三个环节上受资金、技术、精力所限,每个环节都想做好,往往出现顾此失彼,哪个环节都做不好。继续这样下去,很难做强做大,现代农业的要求,分工越精细、越专业,才能保证优势资源要素向各个环节集中。因此,我想还茶于民,把茶园的管理交给茶农,企业负责加工和销售,以期逐步走上精深加工和品牌建设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发展茶产业,道真县具有气候、海拔、土壤、生态等多种优势,经近年来努力,茶园面积已达17万亩。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茶园管护水平低,茶园经济效益与预期差距太大,现有生产条件达不到生产认可要求,设备满足不了加工需要,加工能力与技术提升受限,加工厂处于半停工状态。在市场环节,由于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分工不细,分工不专,经营能力与经济承受能力均适应不了市场要求,市场迟迟打不开。再加上由于大户从农户手中集中土地种茶,农民失地后大量外出,茶园管理用工,特别是采茶工不足,造成大量茶青由于采摘不及时而浪费,导致茶园种后不管理,多年不见效,茶园巩固率极低,增大了进一步发展的难度。
为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博联公司经过不断摸索,率先进行了还茶于民的尝试和探索。目前公司已把基地的2200亩茶园全部承包给了32户村民。
“我们现在是零成本,只要我们把茶园管理好,收入是有保障的,现在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徐建军算了一笔账,以前在基地当采茶工交一斤茶青只有30元,而承包后自己卖茶青一斤就是90元,收入翻倍,减去其它环节成本,每亩收入可达2500元左右。
“还茶于民,承包户从茶山工人转变为茶农,主人翁意识增强;管理及时到位,采摘上应采尽采,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增加了群众收入。而对于茶叶企业来说,从日常的茶园管理中脱离出来,专注精深加工、品牌建设和茶叶销售。这一创新举措推进了茶产业向精细化、专业化分工,是一条可行之路。”县茶叶办主任税开伦说。
据了解,该县将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成规模、三年升品位”的工作思路,着力打造“仡乡茶海”茶旅一体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一是加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加大茶园建设力度,强化品牌营销和宣传推介,集中展示道真茶业品牌形象,建设高科技现代农业和集休闲、健身、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示范园。
作者:倪宇杨 张发扬编辑:李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