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毕节市下坝村现代农业示范建设情况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2008-8-8 15:04:292008-8-8 15:04:292008-8-8 15:04:29

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新农村建设

毕节市农业局

2008年8月7日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毕节市鸭池镇下坝村离毕节市中心7公里,交通方便,是毕节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全村辖l3个村民组837户农户,总人口3824人,其中劳动力2245人;通水通电,耕地面积2322亩,无工业污染源,河流穿境而过,非常适宜蔬果生产发展。2006年,人均纯收入2379元,收入主要来源传统农业的种、养殖业及外出务工。

毕节市鸭池镇下坝村作为省现代农业建设示范点,2007年以来,在省农业厅和毕节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立足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积极探索土地流转与农业财政资金滚动使用,取得了较好的示范作用。主要采取以下做法。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2007年省农业厅和毕节市农业局在下坝村组织实施现代农业示范,一是在耕地发展特色蔬菜种植500亩,主要品种为黄瓜、棒豆、番茄、虹豆等,其它反季节蔬菜50亩,亩产值2500元以上,总产值125万元。二是在平缓的旱地发展大蒜-辣椒生产示范,种植大蒜500亩,亩产蒜头367.83公斤、蒜台297.1公斤,亩总产值1400元;辣椒亩产值2000元以上。亩综合产值3400元,总产值170万元。三是在山坡上种植优质核桃120亩,预计2010年投产。计划在今年秋冬至明春继续种植核桃500亩。四是在沿河两岸1公里稻田内建葡萄长廊,待河堤工程建设完工后进行,计划在2008年9月全部建设完成。葡萄长廊建成后,结合开展乡村游和农家乐等旅游观光,对外承包租赁经营,租金收入进入合作社进行滚动。五是发展庭院经果林,种植桃子、樱桃、梨等,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美化乡村环境,改善人居环境条件。六是利用现有花卉大棚,选择适宜栽种品种,发展以盆栽花卉为主的花卉生产,为城市建设和环境美化提供花卉苗木。七是建设优质肉猪养殖小区,一方面引进 “毕节市富民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建养殖场70亩,引进原种母猪和二元种猪200头;其次是扶持100户养殖户建成圈舍6000平方米、年出栏三元猪15000头以上的养殖小区。八是建设优质肉鹅和优质鸽养殖小区。九是建农业基础设施,治理老鹰岩、周家沟排洪支渠二条共885米,十八河干渠、十八河左右灌溉支渠共4850米,田间灌渠(路带渠)2200米;修机耕道两条1500米;建机耕桥一座、人行桥二座;维修改造拦河坝一座,建拦沙坝二座。

二、治理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素质

以现代农业示范建设为纽带,推动乡村经济文化协调发展。一是治理村容村貌。修串户道路、硬化院坝、美化墙体、建沼气池,乡村环境卫生不断改善。为村民建设串户路、院坝硬化计16270平方米,修通养殖小区通组路500米,美化墙体17990平方米,建沼气池200口。二是提高劳动素质和提升乡村文明程度。全村97.2%的现有劳动力文化程度是初中及以下,文化层次相对不高,示范点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开展有关技术培训,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建成“文化大院”,配套图书室、文化专栏、因特网、乒乓球台、篮球场等文化和体育设施,其中,图书室有农业科技类藏书近10000册,文体设施建设便利了广大农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开展健身活动。

三、引导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当地政府根据市场行情,对规划范围内的农民承包地进行分类估价,提供一个指导价格,建议旱地流转价格为每亩500-600元/年,水田流转价格为每亩600-700元/年,采取三种不同的方式引导种植大户或企业规范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一是引导土地在农户之间采取转包、转让、互换、租赁等方式流转,使土地向有种植经验、积极性高的种植大户集中,扩大生产经营的规模,实现专业化分工,推广使用先进适用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下坝村副主任钱进流转了20亩土地。

二是鼓励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参与承包经营。在基层农技体制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并未真正深入田间地头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背景下,出台有关的规定,让乡镇农技人员带薪参与项目点承包经营,其本人的工资和福利不变,经营的收入归本人所有,充分调动了农技人员的积极性,使其学有所用,发挥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作用。鸭池镇农业技术中心流转30亩,开展生产经营。

三是引导有资金、技术或市场优势的企业或者种植大户进入下坝村流转土地,建立原料基地。毕节市劳教所干警翟得伟流转土地100亩,重庆人周明刚流转25亩,郭永强流转200亩,毕节市蔬菜水果批发市场张永学流转125亩,建蔬菜基地。

通过土地流转,农民不仅可获得流转收益,还将变为产业工人,在流转出的土地上提供劳动,月收入1000元左右,全年收入相当于每人传统种植3亩以上土地的收入;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外出打工,收入有大幅提高;规模化经营可以充分发挥土地的资源优势,突出特色,优化产业结构。

四、探索财政项目资金的滚动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在项目建设资金上,探索建立滚动使用模式,成立了“下坝村蔬菜专业合作社”,一方面是集中不同渠道争取的各类项目和会员入股资金发展现代农业;另一方面是严格项目资金管理,滚动使用,持续发展。具体操作方式为:由下坝村蔬菜专业合作社对示范点的基地农户或大户种植蔬菜提供1000元/亩的借款, 产品上市后,由专业合作社全额回收农户或承包户的借款;或由协会出钱购种子或种苗发放给示范点的种植农户,收获后回收种子或种苗款,再进行滚动发展。500亩大蒜基地就是采用先发放大蒜种子,收获后再回收种子的方式发展的;今年秋冬计划继续种植核桃500亩,采用先由合作社发放种苗给农户,投产后再回收种苗款的方式滚动发展;沿河两岸由合作社投资在建的葡萄长廊,拟采用对外承包租赁经营,租金收入进入合作社滚动发展。

五、加强组织领导,保障项目实施

 毕节市现代农业示范,由毕节市直相关部门组成项目领导小组,协调项目实施中的有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农业局,负责示范建设的有关日常事务,并成立种植技术和畜牧技术小组,负责项目实施中的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有关项目物资的采购、供应,项目材料的收集、汇总、上报。由鸭池镇建成实施小组,与领导小组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负责项目所涉及的农户的组织发动工作,保证按项目要求进度进行。

六、建议

现代农业发展应把着力点放在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上,促使现有的一家一户小生产组织模式转变为“基地+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组织模式,形成不同层面的职能分工,农户承担农业的生产职能,专业合作组织承担农业的生产组织职能,为会员农户统一采购生产资料,开展技术培训,提供融资担保,进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以及市场开拓、品牌建立等,成为在农户与市场之间联系的桥梁与纽带,改变传统农业的小农经济在技术进步和市场博弈中的弱势地位。

 在今后的建设中,我市将进一步走产业化、现代化的路子,高规格、高标准、高起点建设,继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完善土地流转使用与资金滚动使用的产业发展模式,为贵州省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