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龙头引领扩规模 蓝莓做成大产业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案例(十五)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案例(十五)

蓝莓4.jpg

黔东南州案例


龙头引领扩规模    蓝莓做成大产业


按:蓝莓是麻江主导产业,也是带动老百姓脱贫增收的致富产业,为加快蓝莓产业发展,麻江县成立县农文旅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引领蓝莓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推动蓝莓产业发展。2018年全县蓝莓种植6.23万亩,今年将突破7万亩,为增加农民收入、助推脱贫攻坚作出了重要贡献。


麻江县农文旅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是一家经县人民政府批准,于2016年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公司立足全县蓝莓产业做优做强,发挥国有控股公司勇于担当、目标明确的作用,牢牢抓住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实际,特别是按照深化农村产业革命要求,以紧密利益联结为纽带,实现产业由小变大、企业由弱转强、农户从贫向富的飞跃。

一是聚焦产业发展培育龙头企业。蓝莓产业是黔东南州唯一跨县域实施的“一县一业”水果产业,过去多以农户小范围种植为主,长期以来,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市场品牌竞争乏力成了制约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关键制约因素。2016年,公司着手对全县发展蓝莓产业进行全面规划布局、全面升级打造,重点推动蓝莓产业化全产业链发展,经过3年的发展壮大,配套建设蓝莓冷链物流保鲜贮运及加工体系,实现蓝莓精深加工产品和市场的有效对接,年产值达到4000万元,已成为该县最大的蓝莓企业,推动全县蓝莓产业实现新突破。

二是聚焦组织方式引领农户合作。公司要发展离不开合作社的配合和农户的广泛参与,在做好蓝莓产业布局的同时,公司注重与蓝莓合作社开展合作,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经营模式,在全县12个村带动17家合作社和3935农户(其中贫困户875户)发展蓝莓产业,合作社和农户的踊跃参与,快速推动蓝莓基地规模发展。公司与合作社及农户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调动了各方发展蓝莓产业积极性。

三是聚焦品牌创建扩大产业规模。公司为指导合作社及农户规范生产,提高蓝莓品质效益,先后制订了种植管理、采收贮运、劳务外包等生产标准,推动生产基地标准化管理、品牌化营销,麻江蓝莓以其品感好、原生态性强的特点,被业内誉为“水果皇后”,2016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蓝莓生产规模由几千亩扩大到1.5万亩,辐射带动2535户农户自主种植蓝莓1.12万亩。2018年,全县蓝莓种植达6.23万亩,鲜果产量4000吨,产值1.6亿元,带动约1.2万人脱贫。预计2020年盛果期后户均纯收入可达3万元以上。

四是聚焦活力激发健全运行机制。在深入推进农村产业发展中,公司与合作社及农户逐步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公司负责蓝莓的生产标准、物资统筹、产品收购、品牌宣传和市场销售;乡镇牵头成立村级合作社和镇级劳务专业合作社,村级合作社负责土地流转种植蓝莓,镇级合作社合作负责统筹为镇区蓝莓产业输送生产工人及基地管护工人。公司除按合同收购合作社的鲜果外,还与合作社及农户签定“6040”利益分配合同,在实现最低600元土地流转收入的同时,合作社(农户)以土地入股占股40%,获得单位面积产出利润收入的4成收益。农户以土地入股参与产业发展,公司按标准建好蓝莓基地后,将基地管护权反包给合作社,由合作社组织农户参与蓝莓种植、施肥、除草、采收等的劳务管理工作。

五是聚焦农户增收推进融合发展。公司把增加农户收入作为己任,除集中流转11230户土地3.84万亩(其中贫困户3290户1.05万亩),保证农户租金收入稳定外,还与农户签订协议,承诺经营收益期每亩每年获得至少5000元分红,解决1545人常年在基地务工,每人务工年收入2万元以上,6780人到基地种植采摘临时劳务就业,年务工收入1万元以上。同时,借助蓝莓产业,推动基地周边民宿旅游、农家乐等第三产业从无到有不断扩大影响力,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农民收入多元化。

蓝莓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