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转发“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征文通知”的通知
黔农学发【2011】3号
关于转发“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征文通知”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中国科普研究所拟于2011年9月在北京举办“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本届研讨会向个地方科协、各全国性学会科普工作部门、各相关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征集论文,现将论文征集通知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按照通知要求组织征集论文参会。
附件: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征文通知
贵州省农学会
二O一一年三月十七日
附件: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
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征文通知
各地方科协科普部、各全国学会科普工作部门、各相关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
2010年,最大规模的一次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成功实施,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在中国已经走过了20年的风雨历程。2011年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十二五”规划》开端之年,为促进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有效提升,提高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公民科学素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水平,展示和交流公民科学素养调查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最新成果,中国科普研究所将于2011年9月在北京举办“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
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与公民科学素养调查。论坛的目的是总结各地公民科学素养调查与《全民科学素质纲要》落实的典型经验,探讨公民科学素质提升规律,使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本次会议旨在为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的各相关机构搭建交流与合作平台,为科普理论研究者深入基层开展理论与应用研究寻找切入点,为公民科学素养调查实施与研究人员提供交流与展示的机会。
本次论坛主要议题如下:
1. 科普基础理论研究,包括《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以来的科普政策及相关政策研究、科普创作研究等;
2. 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研究与理论发展,包括各地公民科学素养调查实践研究、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的指标及监测研究等;
3.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实践及效果研究,包括科普示范县的创建、科普惠农计划实施等;
4. 科普资源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5. 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相关的其他理论与实践研究。
本次论坛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领导进行大会报告,并设专题分论坛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深入交流。欢迎广大科普理论研究者、科普实践工作者、科普工作管理者和对科普感兴趣的人员积极撰写论文并参会。欢迎中国科协各类资助项目的承担单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参与《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研究和实践的单位积极组织相关人员撰写论文并参会。本次会议将从收到的论文中遴选优秀论文,正式出版会议文集。
论文提交截止日期:2011年6月30日,凡提交的征文符合入选条件者,将于2011年7月下旬收到参会通知。
提交论文及登记表地址:电子文本发至邮箱yth@cast.org.cn;
电子邮件标题与附件的文档标题:姓名_单位_文章名。
若有任何问题,请随时联系我们。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中国科普研究所,100081
联系人:张超 付文婷 余富军
电 话:(010)88510558(010)62173428
传 真:(010)62172749
网 址:www.crsp.org.cn
附件1:提交论文要求
附件2:稿件格式样本
附件3:论文登记表
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秘书处
(中国科普研究所代章)
2011年1月10日
附件1:提交论文要求
1.论文内容、格式要求
(1)论文应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有学术和应用价值,有原创性成果。
(2)文章观点鲜明,言之有物,切忌浮泛而无实质性内容的套话、空话。
(3)论文5000字左右,特殊情况可适当增加篇幅,但不得超过10000字。
(4)论文需提供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文章的摘要应是论文核心观点、创新性研究成果和学术见解的高度浓缩。摘要不超过500字,关键词3-5个。摘要和关键词放在稿件正文前。
(5)论文的作者署名请用真实姓名。
(6)论文应包含参考文献和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内容包括作者所在单位、职务、学术头衔(专业技术职称、博士生导师、院士)、通信地址、E-mail地址。
(7)引文必须准确、可靠,注明出处。
(8)正文标题层次采用连续编号:如一 (一) 1(1) 1) ①。
2.论文后续使用说明
本次会议将从收到的论文中遴选优秀论文,编辑成会议文集正式出版。会议文集编委会将与作者签订授权协议,有关编辑要求另行通知。
附件2:稿件格式样本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意义*(论文题目,小三宋体加粗)
刘 玲(作者,五号宋体)
(科学普及出版社,北京 100081)(单位,五号宋体)
摘要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不仅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自身健康、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全民科学素质是影响和决定国家创新能力和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因素。(五号宋体)
关键词 全民科学素质,目的与意义,小康社会,2049行动计划(五号宋体)
引言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必须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这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之所以具有重要意义,是由当代社会发展的内在特点决定的。从我国建设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出发,从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出发,我们必须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
一、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一)科学素质与全民科学素质
1.科学素质及其特点
关于科学素质的概念和内涵。
(1)后天习得性……。
1)提高科学素质主要表现为……。
①科学知识内在的系统性;
②不同知识之间相互关联度的差异。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7714-2005》。
*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附件3:论文登记表
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登记表
作者姓名 |
|
性别 |
| |
工作单位 |
| |||
职务 |
|
职称 |
| |
通讯地址 |
|
邮编 |
| |
联系电话 |
|
电子邮箱 |
| |
论文名称 |
| |||
论文摘要 (500字以内) |
| |||
论文关键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