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真县发展“小药材” 做活扶贫“大文章”
道真县发展“小药材” 做活扶贫“大文章”
近年来,贵州遵义市道真县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气候和区位优势,科学布局、精准施策、多元培育,大力发展民族医药产业,全力助推群众致富增收。
科学布局产业。围绕“兴菜(菇)、稳烟、固茶、强药”的产业扶贫思路,以“一库一区二园二带”(建立1个500亩中药材种质资源保存库,开发1个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中药材文化旅游区,形成2个中药材高效农业示范园,建设2个地域性种植带)为发展目标,编制《道真自治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及《道真自治县特色中药材产业科技示范园区规划》,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签订合作协议,计划发展30万亩规模化、规范化的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发展体系。
创新发展模式。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以花椒、党参、玄参、钩藤等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出台企业扶持、基地创建、农业保险、设施补助等10余项扶持政策,大力推行“三保政策”,防范种植风险,对企业、大户实行减税、免税、贷款贴息、融资等扶持,对贫困户实行差异化补助;集中打造以阳溪镇、隆兴镇、洛龙镇、三江镇为主的中药材种植示范区。目前,组建中药材协会和专业合作社23个,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147个,积累种植中药材20.9万亩,年总产量1.7万吨,实现产值1.9亿元,带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3550户11985人。
培育多元主体。按照“政府扶持、农户参与、企业带动、市场运作”的发展思路,引进贵州四季常青药业有限公司、贵州众恒中药发展有限公司等龙头中药材企业驻县发展,扶持天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本地企业做大做强,优先扶持大品种大品牌,重点开发白藜芦醇、青蒿素、儿茶素、大豆甙元等30余种产品,不断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向园区集聚。目前,引进龙头企业12家,种植中药材企业56家,制药与药食产品企业12家,建成试产制药企业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