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建议提案公开专栏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01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黔农提复字〔2025159          签发人:张集智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

1010号提案的答复

袁可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我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大中药材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建议的答复

一是已出台《贵州省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明确将中药材产业列为重点发展领域,提出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方式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升级。已实施《贵州省中药材种植技术规范》,依托龙头企业推广标准化种植,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补贴。二是设立“黔药贷”,解决中药材生产经营主体融资问题,累计帮助经营主体4100个、融资7.11亿元。指导企业申报农业农村现代化基金及新型工业化基金,获批基金项目7个、经费8.35亿元。推广“小额信贷”“乡村振兴产业贷”“富民贷”等金融贷款产品,支持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产业。三是鼓励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提升中药材种植水平和产品开发力度,提升中药材产业核心竞争力。建设高质科技创新平台,支持贵州中医药大学等单位建设贵州省道地药材种质创新与资源高效利用、苗医药、现代中药创制全省重点实验室及中药民族药贵州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支持经费1180万元,推动中药材后端中药、民族药品的开发,做大做强我省中药材产业。

下一步,我厅将持续巩固中药材产业助农增收成果,强化顶层设计,用好黔药贷及农业农村现代化基金,支持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推进贵药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助力乡村振兴。依托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的辐射带动,全面提升中药材种植技术水平。

二、关于“加强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建议的答复

2024年,全省中药材累计种植面积806.2万亩,采收面积238.98万亩、产量148.03万吨、产值430.62亿元,同比增长4.0%10.7%9.0%。组建中药材专家综合组和重点单品行动组,聚焦重点时节,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制定天麻、白及、铁皮石斛、箭叶淫羊藿等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范,天麻、黄精、半夏等道地药材流通标准和“贵天麻”道地药材质量标准;实施农技人员创新创业行动,发布“中药材生态化栽培技术示范推广”等基础榜单、“揭榜挂帅”榜单,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联合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中医药管理局、省林业局发布关于遴选中药材GAP基地的通知,加快推动我省中药材GAP基地建设。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重点查处违规使用剧毒、高毒农药及化学除草剂的行为,严格投入品使用。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围绕太子参、钩藤、朱砂根、山豆根、头花蓼、红果参等开展连作障碍、生态种植等研究工作。

下一步,我厅将进一步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着力建设全国中药优质原料基地。一是强化标准制定。加快制定林下天麻为代表的一批黔产道地药材种植、生产技术标准,鼓励行业协会、企业制定中药材种植养殖团体标准、企业标准,推动药材品质提高。二是持续推进GAP基地建设,要求各地要将中药材GAP基地建设纳入重点工作,积极动员和鼓励中药材生产经营主体开展GAP基地建设。三是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根据天麻等重点单品生产技术节点,对药农开展技术实操培训;鼓励农技人员参加“揭榜挂帅”行动,指导中药材种植。             

三、关于“提升中药材初、精深加工能力”建议的答复

一是完善贵州省药材、饮片地方标准体系。目前,《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第一册、第二册)及《贵州省中药民族药饮片标准》(第一册)已印刷出版,《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第三册)及《贵州省中药民族药饮片标准》(第二册)已完成公示。二是制定黔产道地药材和产地加工(趁鲜切制)品种目录。向社会发布了《贵州省道地药材目录(第一批)》,共95个药材品种入选。印发了《关于印发中药饮片生产企业采购产地加工(趁鲜切制)中药材有关事宜的通知》,制定了适合我省实际的鲜切药材加工指导原则和质量标准编制要求,制定鲜切药材品种目录,目前已发布2批品种目录共21个品种。三是鼓励贵州省中药配方颗粒研发生产。已正式发布贵州省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二十六批,中药配方颗粒产品上市备案达1452个。

下一步,我厅将会同相关部门,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在中医药重点领域及关键环节开展协同创新,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瓶颈和问题,做好产地初加工建设、精深加工增值、一二三产业融合等,促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大力推进中药饮片、中药颗粒生产技术升级,加速食药两用产品、保健品、美容化妆品等大健康产品的研发创新,积极开展芯片、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医药生产及应用方面的研究,推动我省中药材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精细化迈进。

四、关于“加快建设中药材集散地和专业交易市场”建议的答复

围绕产业基础好的优势单品,推动一县一业、多县一群全产业链发展,已在贵阳建设黔药商贸中心、在关岭建设云贵高原道地药材关岭集散中心,运营中药材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形成两中心一平台的产业布局;各地自发形成了中药材单品交易市场,绥阳山银花产地交易市场已建成投用,成为我省中药材交易的重要节点。目前,一码贵州平台大宗中药材交易额已破亿元,贵州省中药材(大健康)电商交易平台已入驻企业。

下一步,我们将在现有集散中心基础上,一是依托省药材公司资源,在关岭、绥阳、德江等道地药材主产区布局地仓,完善仓储物流网络。二是政策扶持。联合省商务厅、省林业局等部门,对地仓建设项目给予用地、资金等支持,并纳入“一码贵州”平台供应链体系。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2025620

(主动公开)

(联系人:刘佳慧;联系电话:0851-85864626